信托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是指委托人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其它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處分的行為。信托在西方是一種的重要的財富管理方式,在發達國家,信托資產對GDP占比已超過100%,在中國目前不到20%。
2007年 3月1日,[BVI公司注冊費用]信托兩新規《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之后,信托業第6次整頓正式拉開帷幕。新兩法確立以后,信托業發展方向得以明顯,信托公司為合格投資者提供金融服務,成為理財市場重要的參與者和提供商,在短短5年間信托管理規模不斷實現突破。
(新辦法頒布實施后,在這之后境內外業界大牌公司紛紛亮相,對信托公司的股權投資風起云涌。超過50%的信托公司都引進了一些實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股權機構實現了巨大的轉變。同年監管部門先后下發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信托公司的相關文件,重啟了信托公司重新登記。以后出現了很多新的面貌,這一切標志著多年擱置的信托公司重新登記遺留問題基本得到了圓滿解決,為信托業增添了新的活力。)
然而,最近兩年年信托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貨幣政策收緊,導致很多行業包括房地產在內以及地方政府面臨資金短缺,同時銀行也想用較高的收益挽留客戶,信托公司和銀行一拍即合,從而造就了近兩年信托規模的飛速增長。據統計截止2011年底銀信合作業務余額達到了1.67萬億元。
這種銀行"借道"信托發型產品的方式使得銀行逃避了信貸規模的約束,將信貸資產從表內轉移到表外,致使監管層無法準確把脈全社會信貸狀況,因此監管層從前年起又開始對信托行業念起了緊箍咒,先出臺了《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緊接著銀信合作、票據信托、同業存款信托相繼被叫停或受限制,以逃匿信貸規模為目的的銀行同業代付業務瘋狂增長,近期也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并已經展開核查.受以上行業政策影響未來行業的發展速度將無疑會放緩。
從以上行業的發展狀況中可以看出,在中國信托業始終都難脫離融資通道的角色,并不像國外的信托業那樣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給客戶提供財富管理,然后從中獲得收益。據統計截止2011年三季度末,單一資金信托仍占全部信托資產規模的68.14%,這部分單一資金信托絕大部分都屬于信托公司的通道類業務,也就是信托公司前幾年為了沖量而大力開展的以銀信合作為主的信托業務。
當然,行業中不乏一些先知先覺者,他們已經認識到了現有模式的不可持續性,已經將未來業務的發展中心逐漸向財富管理轉型。例如西安信托在三年前就就提出了 “從融資平臺向信托理財產品供應商轉變”的發展方針,平安信托也提出了“開放式平臺”的概念,利用這個“平臺”來為客戶尋找最好的產品、提供最好的服務。
不可否認信托在開展財富管理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在中國目前的分業監管狀態下,只有信托公司能夠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投資市場,搭建起跨越、連接銀行、證券、資產管理等相關業務的平臺,以通過股權債權等多種形式和方式設計出不同類別的金融產品,同時能夠使自己設計的產品充分進行利率市場化。基于以上的優勢,信托公司吸引了大量追逐中、短期高收益的資金。
然而,在中國現有的體制以及行業整個的歷史背景下,信托行業在財富管理方面也面臨著重重障礙。
首先,正如上文中展現的,信托目前更多并當做了一種區別于銀行的融資渠道,實體經濟一旦缺錢就會找信托,這自然而然會給信托公司帶來一筆可觀的通道費用,但同時也抑制了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
其次,信托的發展很困難,他們沒有網點,很難積累優質的客戶。目前,發行不是自己的,客戶也不是自己的,所以信托的核心優勢、影響力還是欠缺。能夠主導的產品也很受限制,無法像國外的信托那樣,做成金融產品的百貨公司,國外的金融創新很少受限;
再次,信托公司投資管理能力薄弱,沒有充分利用好分業經營下多元業務模式的獨特優勢,沒有培育起較強的投資管理能力,一方面與其長期行使融資平臺功能的發展歷程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過去數年信托行業良好的發展形勢有關,沒有市場壓力和內在動力去培育投資管理能力;
最后,信托行業面臨著以下兩大風險。其一,房地產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脫鉤;其二,出現環比意義上的短期緊縮。前者意味著在經濟下滑之時,為了控制房價的政策目標而推遲出臺應對政策,或即便要保增長也不放松遏制房價的政策,而是通過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農田水利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來對沖總需求負面沖擊的影響。后者意味著,在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可能陷入同比通脹、環比通縮,融資企業的生存環境會變糟,第一還款來源面臨較大壓力,甚至存在高杠桿重壓下的破產可能。
那么,以上信托行業整個的現狀對于我們證券公司的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又有著怎樣的啟發以及我們相對于信托行業又有哪些優勢呢?
第一:財富管理業務的核心是客戶,如果沒有獲得客戶的認同和信賴那么任何業務都是沒有辦法開展的。然而客戶的認同和信賴是建立在對一個公司或者具體點,對于幫他打理資產的這個個體的信賴。現階段,信托公司基本上還停留在賣產品的階段,一個好的產品被客戶接受,并不等于客戶就能夠忠誠于自己。當更好的產品出現之后,客戶就會轉投其他公司的產品。因此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時機,通過我們專業的投資顧問團隊讓客戶增加對我們的認同和信賴,從而客戶一想起打理自己的資產就會響起國泰君安的投資顧問,這樣的話即使以后信托有好的產品出來,那么產品也只能作為我們給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從而將信托的優勢為我所用。
第二:銀監會已經先后叫停了信托的同業存款、[BVI公司文件資料]票據融資業務,同時也對銀信合作做了限制,這樣一來信托對于那些追逐短期超越定期收益,同時又想回避風險的資金的吸引力被大幅削減,同時地產和實體經濟潛伏的風險已經漸漸被人們所認識到,因此信托產品短期高收益背后蘊含的潛在的風險,也已經讓很多資金開始猶豫了。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大力拓展和銀行以及企業還有資產較大的個人開展合作,把這部分資金吸引到證券公司的保證金賬戶內,加之以專業化的服務從而讓這部分資金吸附在我們的平臺之上。而我們最有利的武器就是資管公司的貨幣性理財產品。
第三:在投資管理能力方面我們券商相對于信托來說都有著長久以來的規模和專業上的優勢。很多信托公司才剛剛開始組建自己的投資管理團隊,而我們已經伴隨證券市場的發展走過了二十年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