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股市在今年繼續爆發性上漲,轉型中的信托業在新業務尚未完全成型的情況下,猝不及防地迎來了證券類產品的“春天”。
在其他投資領域均開始降溫的時候,證券類集合信托業務正成為信托公司當前最熱衷開展的業務。
證券類信托一枝獨秀
相比于此前熱度頗高的房地產信托和基建類信托的退潮,[法國公司注冊]自牛市啟動以來,證券類信托可謂風頭正健。2015年以來,在經歷了前兩個月的沉寂之后,隨著3月份股市的再次爆發,證券類信托產品再度出現井噴。
據統計,2015年4月份,共有51家信托公司發行了600款集合信托產品,發行數量環比下降72款,降幅10.71%。但是在這下降的過程中,卻有一類信托產品逆勢而上。從資金運用領域看,投資于證券投資領域的產品達207款,環比增加35款,占比上升8.9個百分點。而其余領域的投資產品,發行量幾乎全線下調。
如投資于工商企業領域的產品44款,環比減少9款,占比下降0.55個百分點;投資于基礎設施領域的產品133款,環比減少53款,占比下降5.51個百分點;投資于房地產領域的產品56款,環比減少23款,占比下降2.42個百分點;投資于金融領域的產品38款,環比減少26款,占比下降3.19個百分點。
除了發行數量的縮水,4月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數量與規模也呈現出雙降趨勢。統計顯示,2015年4月共有46家信托公司成立了504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數量環比下降88款,降幅為14.86%,共募集資金466.89億元,環比減少21.46%。
值得關注的是,一如發行領域的“牛氣”,投資于證券投資領域的集合信托產品依然風光無限。共計成立194款,環比增加26款,占比上升10.11個百分點。而民生證券最新發布的研報也顯示,4月新設立信托產品的資金運用去向變化相對清晰,主要是證券投資類份額大漲,同時其他類份額下滑,份額占比升至28%。
綜合信托報酬率延續下降趨勢
梳理證券類信托最近一段時期的發展可以發現,正是資本市場的牛市催生了該類信托業務的迅速回暖和發展,同時證券類信托的發展也改變了信托業此前融資類業務獨大的狀況。
值得關注的是,證券類信托的大發展,卻并沒有給轉型中的信托業帶來較好的信托報酬率,信托業仍亟待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增強內生動力。
據信托業內人士透露,本輪牛市迅速、持續地升溫,催生了大量的投資需求,也通過市場將這類需求直接轉換成信托公司開展相關業務的動力。目前來看,只要牛市不止步,證券類信托的發行溫度就不會下降。
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盡管表面上信托業依靠證券類信托業務找到了當前時期的業務發力點,但是信托公司的綜合信托報酬率卻延續了去年下降的趨勢。
按照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2015年第一季度,信托公司的平均年化綜合報酬率為0.40%,相比2014年四個季度的數據,今年一季度的信托報酬率再創新低。
信托公司發行了大量的證券類信托產品,但大部分是以陽光私募的形式出現。
雖然這類產品由于無兌付壓力,成為很多信托公司青睞的對象,但是這類產品中,信托公司承擔的僅僅是通道的角色,因而其僅僅能收取通道費用,大部分利潤如管理費和業績提成等收入其實是被投顧方所賺取。
而中國信托業協會的統計還顯示,從信托功能看,近年來融資類信托占比持續下降,投資類信托占比持續上升,2014年四季度末融資類信托占比33.65%,投資類信托占比為33.70%。2015年一季度,投資類信托開始顯現優勢,占比上升至35.52%,較2014年末占比提升1.82個百分點;融資類信托則下降至31.32%,較2014年末占比下降2.33個百分點。投資類信托開始超越融資類信托,使得信托功能集中運用于融資類業務的狀態發生了改變。
然而,[注冊意大利公司]基于信托公司對于證券類信托產品主動管理能力的不足,該類產品雖然發行數量日漸攀升,其信托報酬率卻無法同融資類業務相比,這也成為當前信托公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過,已有信托公司開始注重發力主動管理型證券投資信托業務,算是業界的轉型信號。如此前萬向信托已向基金業協會辦理相關登記,備案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四川信托業也表示將證券投資信托作為公司未來的轉型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