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戰”的陰影籠罩著即將在韓國召開的20國集團(G20)會議,對主要經濟體為恢復全球經濟健康而采取一致行動造成了威脅。這次峰會之后,世界可能向貿易戰又邁進了一步。
分析師認為,在本周的G20會議之后,世界各國可能向貿易戰又走近了一步。上周末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財政會議可能緩解了貿易平衡的僵局。在這次會議上,美國財長蓋特納放棄他此前的要求,即擁有巨大貿易逆差的國家應該將外貿盈余降至GDP的4%以下以避免貿易摩擦。而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此前在北京也表示,北京“支持”美國進一步量化寬松的決策,建議在本周的G-20峰會之前解凍雙方關系。
蓋特納說,他僅考慮“指示性準則”以糾正貿易盈余的不平衡,并承認這個問題不能用僵硬的數值目標來解決。“這不是能夠簡單地用一個數字來解決的問題。”他說。
但是,分析師們并不看好G20會議上出現這些執行性準則的機會,或者即使有,這種協議的效力有多大。“.....美國會發現很難就其為當前賬戶平衡設定指示性上限的建議取得任何實質進展。就算發生,我們認為無論如何數額不會很大。”倫敦分析機構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師Julian Jessop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根據分析師,經常賬戶目標的建議本質上沒有多大作用,因為,擁有最大的賬戶盈余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德國--不會承諾制定計劃降低盈余。
“相反,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一個無結果的G20峰會將世界進一步推向全球貿易戰。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赤字繼續擴大,是明顯的爆發點,而其他國家也決定,一旦貨幣和財政措施枯竭,將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以提振經濟不用說,這將增加波動性并打擊金融市場上重新點燃的對風險資本的熱情。”Jessop寫道。
據Capital Economics估計,今年中國的經常賬戶盈余約占GDP的5%,低于危機前水平--2007年和2008年均在10%左右。Jessop說,雖然看起來中國進一步削減1個百分點并不困難,但實際上可能并非如此。他表示,盈余的降低主要是因為西方陷入衰退,而非出于中國采取的任何行動,并且隨著全球經濟復蘇盈余可能再度反彈。
"看起來中國不太可能屈服于國際--特別是美國--的壓力,為了其他政策目標而被束縛在經常賬戶目標上。并且即使中國的確在經常賬戶目標上簽字,這個承諾真的會有價值嗎?還沒有證據顯示中國能夠或者愿意采取必要措施以提振國內需求。" Jessop寫道。
德國和日本是另外兩個最大的貿易盈余國。德國官員批評對經常賬戶盈余設立限制的任何計劃,稱這是對全球市場經濟運作的干預。Jessop也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15年德國的盈余將從今年的占GDP 5%下降至4%。
“采納4%的指示性目標不會必然帶來任何直接的政策變化。”
日本的經常賬戶盈余規模位列世界第三,今年將低于其GDP的4%,并將保持在這個水平。第四和第五大貿易盈余國是俄羅斯和挪威。”但是,這些盈余主要來自石油收入,而石油最終將會耗盡,因此這些國家希望通過經常賬戶盈余的形式保留這些收入是合理的。所以,俄羅斯不太可能不為爭取豁免進行爭辯。挪威甚至不是G20成員國,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Jessop也表示,大多數對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的批評都是錯誤的。除經濟學家和決策者們以外,巴西、德國和南非等國財政也抨擊了美聯儲的舉措。
據路透社報道,南非財長Pravin Gordhan曾表示,美聯儲的舉動“破壞了G20領導人在當前的危機期間努力保持的多邊合作精神。”德國財長Wolfgang Schaeuble稱美國的政策是“愚蠢的”。
菲律賓和泰國的財長們在APEC會議上說,美聯儲的政策是用資金讓市場陷入困境,導致資本流向他們的國家,這將威脅到市場的穩定。
但是,Jessop的意見不同。“很多批評是錯誤的,因為美聯儲不是在故意削弱美元。這只是一項出于國內經濟考慮的貨幣政策的副作用。”
“更重要的是,許多新興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大概寧可處理更強的貨幣和資本流入問題,而不是美國經濟重新下滑以及全球商品價格暴跌的影響,如果美聯儲沒有在國內采取足夠的支持措施的話。”他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