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貿易戰、匯率戰之外,中美最近又在新能源上較上了勁。新能源作為后危機時代提振全球經濟的戰略產業,各國布局剛剛起步,就讓世人領略戰略產業的“戰略競爭”。刨去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全球人都知道美國301調查背后的“陽謀”,如果匯率戰是打擊經濟基礎,貿易戰堵住經濟通道,新能源戰就是遏制發展潛力,掐頭、攔腰、去尾,一套動作下來,中國龍還能騰飛嗎?
中美貿易摩擦延伸至新能源領域。
當地時間10月1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啟動對華清潔能源有關政策和措施的301調查。
隨后,中國機電協商會副會長姚文萍代表中國新能源行業發表了《中國綠色產業界強烈反對美國301調查》的聲明,美國對于中國綠色產業的調查既沒有根據也不負責,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業界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國內行業受波及
據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計劃在90天時間內完成相關調查,如果相關投訴被證明是有正當理由的,則美國政府有可能尋求與中國進行雙邊磋商,并可能向WTO提出針對中國的起訴。
受此影響,10月18日新能源板塊受到明顯打壓。在全部A股成分區間跌幅為0.56%的情況下,新能源板塊的跌幅為1.58%。
“新能源301調查可能會導致國內主要依賴出口的新能源產業受到挫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有關專家不無擔憂,“調查將對我國風能、太陽能、高效電池和新能源汽車行業造成較大影響,涉及154家中國新能源企業。”
據姚文萍昨天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出口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只占全球出口量的4.57%,總額不到5億美元,其中75%為加工貿易,原材料多晶硅80%從美國進口;而中國加工的所有太陽能組件的原材料多晶硅40%主要從美國進口。
據記者了解,河北廊坊新奧能源作為國內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大型企業,該公司有90%的產品都出口到美國市場。同時,占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50%以上的三家企業無錫尚德、保利新能源、天威英利都是美國上市公司。雖然目前國內新能源發展迅速,但大部分新能源的需求卻在美國。
無理調查終未果
新能源已經成為各國發展本國經濟的新引擎,這一現象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顯得異常明顯,中美兩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潛力很大,這已經成為此前兩國領導人會談時達成的重要共識,此外,兩國在這一領域已經展開了多項合作,美國此舉可能傷及兩國在這一領域良好的合作勢頭。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交的申述文件稱,中國政府自2007年起對光伏行業實施了多個政策,如對用戶側光伏系統補貼50%及偏遠地區補貼70%的“金太陽計劃”、財政部的《太陽能光伏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建立山東省能源基金等。
事實上,早在奧巴馬上臺之后,美國就促成了《2009年恢復與再投資法》的實施。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還認為,中國政府給電池生產企業提供了很廣泛的支持,其中包括津貼、減稅、優惠貸款、土地及其他補貼。
反觀美國政府所為,用140億美元來支持可再生能源項目,45億美元用于改造智能電網,50億美元來改善家庭住房的防寒問題,撥付約45億美元來提高聯邦大樓的建筑能效。
借調查打擊競爭力
中美兩國無論是政策上還是財政上,對新能源行業的支持大體上相同。
“目前,中國新能源企業憑借高性價比的產品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了一席之地,而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相關企業的利益,試圖利用現行的一些貿易規則來削弱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道出美國此舉的真實意圖。
“此次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接受申請,對中國政府的清潔能源政策開展調查,與其說是美國在國際貿易領域內越來越傾向于貿易保護主義,還不如說是中美兩國在清潔能源領域內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李勝茂指出,兩國在這一領域已經展開了多項合作,美國此舉可能傷及兩國在這一領域良好的合作勢頭。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美國執意調查中國新能源,真正受損的是美國,會把美國更多的補助暴露在世界各國面前,美國打不贏這場貿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