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重視進口在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中的作用,逐步建立金融、投資等擴大進口支撐體系
海關總署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進口1281.1億美元,同比增長24.1%;環比增長7.4%,創下歷史新高。
專家分析,9月貿易數據進一步增強了人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尤其進口的大幅增長,再次證明了內需市場的巨大潛力。
國內市場需求旺盛,消費結構升級加快
分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數據是反映內需冷暖的指標。今年前9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口迅速回升,傳遞出內需市場的勃勃生機。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3季度,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0746.7億美元,增長41.3%。其中進口5555.4億美元,增長45.4%。一般貿易項下出現貿易逆差364.1億美元,較2009年同期增長8.8倍。除4月份外,今年一般貿易月度進口增速均超過加工貿易月度進口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市場轉暖形勢好于國際市場的事實。
從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看,在5、6、7連續3月回落后,8月起,PMI指數連續回升。9月,PMI指數為53.8%,比上月上升2.1個百分點。其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升幅均超過4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正處在上升通道之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未來經濟將由政策刺激的沖高轉為市場力量支持的平穩增長。”
海關統計顯示,前9月,我國原油、煤炭等大宗商品迅猛增長,汽車進口增長迅速。“這說明國內市場需求旺盛,消費結構升級加快。”海關總署統計司黃國華博士說。
經濟學家分析,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快推進,我國國內的消費水平正不斷提高,中產階層的增長和農民的市民化,這兩部分人所產生的新增消費需求,是未來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應重視進口在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中的作用,逐步建立金融、投資等擴大進口支撐體系,比如,“建立與投資相關的銀行、生產、物流、分銷、研發等環節的區域布局,提高進口的綜合效益。”
順差收窄緩解升值壓力
出口方面,9月份出口1449.9億美元,同比增長25.1%;當月出口環比僅增長4.1%,使9月份當月順差降低至近5個月的最低點,為168.8億美元。
海關統計顯示,前9月我國貿易順差為1206億美元,減少10.5%。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今年5—6月份出口曾出現高達40%以上的增速,絕對值在7月達到145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但近期看,雖然美國正在實施二輪經濟刺激計劃,但中國出口恢復到危機前的高增長速度難以實現,預計未來將呈趨勢性回落走勢。
銀河證券宏觀分析師周世一說:“9月份月度順差繼續走低,有助于進一步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在長期趨勢上,順差逐步減少是中國經濟轉型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這說明中國將走上更具常態、同時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
今年,我國自東盟市場進口快增。前9月,我對東盟出口995.3億美元,增長36.2%;自東盟進口1117.8億美元,增長51.1%;對東盟貿易逆差122.5億美元,而2009年同期貿易逆差僅為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