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斯法案和歐盟的盡職調查法案將對中國的森林產業產生重大影響,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的成本。”9月7日,國家林業局涉外經濟處副處長付建全對于新制定的歐盟標準有些擔憂。
2009年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國內林業外貿額仍接近600億美元,其中美國和歐盟分別是列前兩位的出口地區。而這兩大市場在近期分別對林產品的進口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杜絕走私木材的進入。
今年7月,歐盟的新法案要求企業追蹤其木材的采伐源頭,而原定于2009年9月開始執行的雷斯法案第三階段被推遲到今年9月1日實施,開始對刨花板、纖維板等木制品產生效力,雷斯法案同樣要求增加木材原產地的說明。
而這正是國內一些小企業所不愿公開的。國家林業局對外合作中心副主任蘇明表示:“有NGO組織稱全球木材貿易的85%可能都屬非法。”
由于國際上通常用木漿生產紙張,因此紙張和木材同屬兩大法律的監管范圍。一旦上述法律嚴格執行,國內大量中小企業將不得不尋找有資質的供應商,或者增加成本進行原產地認證,影響家居、木材制品、造紙等多個行業。
但中方一直在對歐美構筑的這一潛在貿易壁壘據理力爭。蘇明表示:“國內木材加工行業必須采伐、運輸、加工三證齊全才能營業,這三證其實已經具備了原產地認證的要求。他國的法律畢竟不是國際公認的。”
2009年10月,中國第一家森林認證機構中林天合在北京成立,試圖建立起中國自己的認證標準。蘇明表示目前認證體系還在試驗階段,“只要企業有需求,國家肯定支持。”
對此,蘇明也認為:“歐美的法律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可能對于大企業來說,的確會是個產業整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