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總體外貿仍將保持穩定的政策,特別是在歐洲債務危機出現變化的情況下”,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近日表示,歐盟27國7500億歐元的刺激政策下,對下一步歐洲財政支出、消費、就業都會帶來信心,歐委也預測今年經濟是0.7%的低增長,在外部環境不是很樂觀情況下,貿易穩定是我們的首選。
據海關統計,1-5月,進出口總值11000.9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其中出口5677.4億美元,增長33.2%;進口5323.5億美元,增長57.5%;貿易順差353.9億美元,下降59.9%。
姚堅表示,今年5月份出口的增長是一個恢復性的增長,但今年進口增速仍是出口增速的2倍,其中在國內實現的是快速增長,而在國外是低迷的增長,這種格局導致順差大幅度減少,但對國際收支平衡產生有利的一面,判斷匯率的走勢就依賴于經常項目占GDP的比重,預計今年可能比4%-5%更低,經濟政策會總體穩定。
此外,針對近期美國提出要將人民幣匯率問題納入對華銅版紙和鋁型材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近日表示,這種做法既缺少事實基礎,又缺少世貿規則依據。
姚堅表示,世界貿易組織(WTO)對補貼的概念有明確規定,其核心的內容是補貼對某一產業的專項性,而對人民幣匯率的指責不屬于WTO管轄范圍,同時也不具有專項性。
中國出口在5月份的大幅增長令人民幣再遭升值壓力。在商務部舉行的月度例行記者會上,姚堅表示,已注意到美國對人民幣匯率話題的炒作。
日前,美國國會再度扮演向人民幣施壓的“急先鋒”角色,美國財長蓋特納的態度也轉向強硬:“如果中國不采取行動,美國國會就將采取行動”。姚堅表示,對于人民幣匯率問題,全球已有公論,美國少數人反復糾纏此問題在于他們認為這是造成中美貿易失衡的原因。
姚堅說,中國雖然在貨物貿易對美存在順差,但考慮到雙邊服務貿易以及美資企業的在華銷售情況,中美貿易總體上是平衡的。從全球角度而言,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國的金融監管缺位以及發達國家的消費與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