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片免费播放-日韩av东京社区男人的天堂-日韩av成人-日韩avdvd-成人影视在线观看-成人影视在线播放

  •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棉價持續飆升 紡織企業“出口轉內銷”求存

  多種產品價格都在上漲的同時,遲遲沒有提價的紡織品也將把守不住最后的防線。

  自今年年初開始,作為紡織品主要原料的棉花價格大幅上漲,紡織品企業面臨成本提升的壓力。目前,棉價還在持續走高,紡織企業能否消化來自上游的壓力?這是我國紡織企業面臨的又一次考驗。

  昨日(5月24日),有浙江紡織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原材料價格上升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壓力,目前企業采取內銷的模式來緩解壓力。

  市場:供需緊張導致棉價猛漲

  “棉花價格漲得高,拿到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浙江柯橋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尤經理對于目前棉價的上漲感受深刻,現在是“棉花等原材料太少,而企業的訂單又比較多。”

  尤經理無奈地向記者透露:“年后棉價漲得厲害,最高的品種漲了50%。”

  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棉花三大產地之一的新疆地區,2009年棉花播種面積為2113.97萬畝,同比下降16.4%;棉花產量252.74萬噸,同比下降16.4%。

  第一紡織網總編汪前進指出:“今年棉價上漲的原因,主要是全球棉花供給出現問題。前幾年棉花價格低,種植面積比較少、產量低、庫存低。”

  據中國棉花網統計,目前我國國內棉花庫存總量可供商業用棉不足100萬噸,新疆可供資源還有100萬噸,新棉進口配額為110萬噸,總計可用庫存311萬噸。而國內紡織企業平均月用棉花量為88.5萬噸,到新棉上市4個月共需要354萬噸,供需存在43萬噸的缺口。

  “紡織企業現在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棉花供需和采購,而不是價格。”汪前進表示,今年以來,棉花消費出現明顯回升。主要是因為金融危機開始復蘇以后,大部分紡織企業開始補購增加庫存。不過,“有部分紡織企業是因為處在經濟危機中,庫存量降得比較低。今年經濟復蘇,這些企業開始加大庫存,市場比較好的情況下增加兩到三個月庫存。”無形之中把市場需求放大了。

  企業:外銷轉內銷之路

  中國棉花網資料表明,印度最近出臺相關政策大幅度限制棉花出口,而在以往印度的出口中,40%都是出口到中國。這樣一來,我國未來將不得不大量進口來自美國的棉花。而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棉花儲存量創下10年來最低水平,一系列的因素導致了棉花價格上漲。

  尤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了應對紡織品原材料價格高漲,公司采取了外銷轉內銷的方式。“我們現在外銷比較難做,內銷市場倒還可以。因為做外銷利潤比較少,我們現在做得比較少。”

  汪前進對記者指出,“從今年的廣交會上情況來看,紡織品出口提價情況不是很理想。”紡織品外銷因為此次原材料的漲價,受影響比較大。紡織品企業利潤空間比較小,成本上漲以后,往往將上漲壓力轉化給產品。但是由于產品價格上漲,在國外市場上中國紡織品的競爭力就比較低。

  “主要的供應商不僅僅是中國,其他國家,巴基斯坦、印度、越南也有工廠。”尤經理說,“內銷服裝廠就不一樣,內銷市場對于原材料的漲價都是知道的。”尤經理的企業由于棉類產品占40%左右,產品價格在這次棉價上漲過程中也相對提高。

  目前尤經理的公司,由去年90%產品都是外銷轉變為今年內銷產品占60%~70%。

  專家:或淘汰一批中小企業

  汪前進告訴記者,目前棉價漲價,從紡織業整體來看,“會傳遞到下游產品,但影響不大。今年產業鏈中游的棉紡企業利潤非常好,沒有受到棉花上漲的影響。上游到中游棉紡企業,成本傳遞非常理想。”

  現在的問題是棉花上漲成本如何過渡到終端產品。“終端市場上服裝企業提不提價,如何消化原材料成本?目前這個有待考驗。”汪前進認為,現在紡織品市場整體是買方市場,議價能力比較強,原料成本轉給消費者。

  然而從目前的市場上來看,終端市場已經試圖上調。“但這是部分企業,不是紡織企業全局上調。”

  汪前進認為,一旦產品價格進行上調,將會造成紡織品企業的兩極分化。“品牌企業消化成本能力強,提價比較容易。企業今年在服裝上已經有所提價。出口中低端產品為主,提價難度比較大。低端產品提價難度比較大,又消化不了成本,經營出現問題,內銷難度比較大。”

  同時,做中低端產品的紡織企業將舉步維艱。如果紡織品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將會淘汰掉一批議價能力較差的中小型企業。“目前部分中小企業,自身利潤率非常低,就一個點兩個點。一旦原材料上漲,企業自身消耗不了,經營就會出現問題。”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