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刷新IPO規模歷史紀錄的農行,在登陸滬港兩地交易所之前,已經創下中國資本市場的一項紀錄,即承銷團的成員數量之多令人咂舌。
包括財務顧問在內,共有12家國內外投行染指農行IPO,而有幸入圍的投行,大多是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分出勝負。
“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是唯一兩家長期跟蹤農行的投行,其與農行有關方面的接觸至少在2年以上。”農行IPO承銷團的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據該人士介紹,其余的投行均是在今年4月初才接到農行的邀請函,匆忙中進行了競標準備,“此前未能與農行結緣。”
共有超過20家投行參加了4月7日、8日兩天的農行IPO現場選秀。4月14日,農行敲定了承銷團大名單。
負責上市工作的農行副行長潘功勝曾對媒體表示:承銷商選拔的主要標準將參考投行的綜合實力及以往項目經驗。
一位投行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承銷團成員之間互相指責工作和收益不對等是常見的事情,內部利益如何分配并最大程度發揮出各成員的積極性是農行IPO進程中繞不開的問題。”
保密需要促成一周內選秀
“參選到定槌在一周內完成,這主要是出于有關方面對于進程保密性的需要。”上述內部人士表示。
此前,獲許長期和農行有關人士正式接觸的只有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兩家本土投行。
上述投行人士認為:“這一方式出于項目保密的需要可以理解,利弊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向監管層遞交IPO申請材料之前2年多,我們團隊就已進駐北京銀行開展工作,前期工作是IPO的重頭戲。”一位全程參與了北京銀行IPO的投行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
然而,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的前期工作確實下功夫較早。
據一位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透露,早在2006年,中信證券有關人士就已開始逐步和農行有關方面進行接洽,近距離見證了農行的改制,建立了相互信任。
“由于中信證券經紀業務部門與農行有業務往來,從而通過有關部門負責人雙方高層建立了進一步接觸。”該人士稱。
農銀國際躋身H股承銷商,則被業內認為是選秀前就猜到的結果。該公司是農行于2009年12月在香港注冊專注于投資銀行業務的全資控股子公司。
“信任是旗下公司參與IPO的主要原因。”上述內部人士表示。
幾人歡笑幾人悲
農行的豪華承銷團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證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等四家A股主承銷商和七家H股主承銷商。其中,中金公司成為唯一的“A+H”雙料承銷商,瑞銀和招商證券分別擔任農行H股和A股的財務顧問。
在4月初的現場選秀中,國內投行的高管悉數到場,外資投行的中國區高管甚至總部的業務主管也來京親自督戰。
一周后,名單揭曉時某些投行的現身頗讓業內人士意外。
“在農行的選秀邀請函上,有較明確的參選資格要求,金融股的承銷經驗是參考要求之一。”上述內部人士表示。
根據Wind數據,四家A股主承銷商中,自2006年以來,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參與的銀行股IPO以及再融資項目數量領先于同行。
而此次擔任農行H股財務顧問的瑞銀未能擠入主承銷商同樣令業界意外。瑞銀以往在金融股投行項目上戰績不俗,其在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承銷項目方面,近兩年也是名列前茅。
之前一直未能分到國有銀行IPO蛋糕的摩根大通,此番終于搶到一席之地,擔任農行H股主承銷商。
“近幾年,德意志銀行在中國企業海外上市中參與度較高,加上其良好的銷售平臺,這可能是成為H股主承銷商的原因。”上述投行人士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德意志銀行在2009年設立的合資券商中德證券,于2010年擔任華夏銀行債券主承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