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續十年成為最具競爭力城市,但與內地城市差距有所縮小。有學者就香港未來發展指出,香港自身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深圳瑞豐注冊香港公司]香港要致力發展知識型經濟,促進科技創新及發展多元文化。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2012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發布會23日舉行。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協辦。香港連續十年成為最具競爭力城市,但與內地城市差距有所縮小。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指出,香港在基建、生態、社會環境及制度都有領先優勢,但難以負擔的高樓價,及不斷下降的購買力,影響香港社會穩定,產業結構不合理及貧富懸殊加大亦影響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香港在294個城市中,連續十年成為最具競爭力城市,臺北及北京分獲第二第三。倪鵬飛指出,香港關鍵優勢突出,在高端要素、基礎建設、生態環境、制度環境、社會環境等都具有突出的優勢,借助內地發展,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更加鞏固。
[青島瑞豐注冊香港公司]報告亦顯示香港與內地城市差距不斷縮小。倪鵬飛表示,香港服務業占本地生產比重已經超過九成,但是以金融業和專業服務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其主要得益于內地經濟的發展,自身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另外,香港貧富差距現象持續加重,雖然2001至2010年香港人均GDP上升超過四成,同期收入最高的百分之十人群收入上升達六成,但是收入最低的百分之十卻下跌二成。
中大亞太研究所亞太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計劃主任沈建法則指出,在勞動人口中,香港曾受專上教育的人士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二成四上升到2010年的三成一,但依然落后于倫敦等城市,并與內地城市比例不斷拉近。難以負擔的高樓價及不斷下跌的購買力是兩個影響香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內地城市迅速崛起,金融及專業服務業依賴內地經濟發展帶動,香港自身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香港要致力發展知識型經濟,[南京瑞豐注冊香港公司]促進科技創新,及發展多元文化。
報告建議,香港應將以前建設“東亞科技中心”的定位改為“全球創新中心”、亞洲知識產權交易與服務中心、內地企業在海外研發和創意中心、生物醫藥等高科技產業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