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告》,中國富裕人士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獎金,但工資和獎金對中國富人收入的貢獻不到一半。而如果將已扣除房貸的房產價值計算在內,如何注冊香港公司中國富裕人群的資產構成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一幅圖景:人均擁有房產3.3套,房產價值占全部資產的72%。
該份《報告》是由中德安聯于今年上半年聘請國際調研公司艾德惠研針對富裕人士進行的專項調研,涉及全國范圍內18個城市逾500位富裕人士,其樣本選取標準為“家庭流動資產50萬至600萬”和“至少是一家銀行的貴賓客戶”,其中男女比例大約是4:6。
調查所涉及的流動資產包括銀行儲蓄、銀行理財產品、股票、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債券、外匯、信托產品等流動性資產。調查范圍涉及北京、濟南、青島、上海、蘇州、常州、南京、杭州、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深圳、中山、東莞、成都、重慶、武漢等18個城市。其中,來自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樣本為279個。
人均流動資產169萬
該報告針對富裕人士進行定量調研以及面對面訪問。
調查對象中,家庭流動資產為50萬元至100萬元的富裕人群占比40%,香港公司年審101萬元至200萬元的占比30%,家庭流動資產超過200萬的約占30%。
調查顯示,富裕人士的平均流動資產總量達到169萬;而就其理財習慣而言,銀行是一個主要渠道,富裕人士人均擁有1.8個銀行VIP賬戶,其中近20%擁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VIP賬戶。
上述富裕人士中,以“工資、獎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占比最高,為49%,其次為經營性收入28%;與之相對應,富裕人士的職業也以中高層管理人員為主達58%。
而在流動資產總額超過200萬元的人群中,以經營為主要收入的企業主比例顯著高于資產較低的人群。
房產價值
占全部資產72%
結合安聯集團最新發布的“2011年全球財富報告”,從金融資產的分布構成來看,富裕人群財富中的存款比例高于全球水平,而低于中國全國水平。
就證券所占比例而言,富裕人群積極參與各種證券投資,對應的比例遠高于全國、亞洲水平,接近全球水平;而富裕人群財富中的保險占比,雖然高于全國水平,但遠低于亞洲及全球。
《報告》稱,富裕人士多采取多種方式對其資產進行配置,人均流動資產為169萬元,人均購買過6種金融產品(注:儲蓄計為其中一種)。
從不同流動資產規模的富裕人士看,隨著流動資產的增加,銀行儲蓄的占比下降,富裕人士所采納的財富管理方式也漸趨多元。
根據調查,如果不考慮房產投資,中國富裕人群的銀行儲蓄占其總資產比重為46%,股票占比為20%,銀行理財產品占比為12%,股票型基金和外匯占比各為5%,債券和債券型基金占比分別為3%和2%,信托產品占比3%。
但如果考慮房產投資,情形將明顯改變。中國富裕人群的房產占其總資產比重為72%,銀行儲蓄占比降至14%,股票占比為5%,銀行理財產品占比為4%,外匯占比為1%,其他產品總計僅4%。
如果計入房產,房產價值在資產規模相對較小的富裕人士占比超過80%,并且隨資產的上升而下降。按不同收入來源分,收入來源來自投資房地產的富裕人士中,其名下的房產最多,達到5.3套,而房產價值也占其總資產的比例最高,達到77%。
對房產和股市信心不足
中德安聯根據調查數據分析稱,相比三年前,如何注冊香港協會社團富裕人士對投資理財的態度更加積極,與“財富快速增值”相比,富裕人士對“資產的安全性”關注度更高一些,93%的受訪人群表示對投資風險的認識比三年前多。
相對而言,富裕人士對房產和股市的信心,遠不如總體投資意愿那么強烈。
從中長期考慮,富裕人士表示對未來仍然存在較明顯的擔憂,在報告所列舉的11種高度相關的風險中,養老和重大疾病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
其中,“已婚無子女”和“子女已經畢業”的人群生活最為輕松,主要擔心的問題集中在“養老”和“重大疾病”;“已婚,子女幼齡”的人群壓力最大,與他們的生活高度相關的風險多達4.8種,除“養老”和“重疾”外,他們還擔心“通脹”、“意外”和“子女的教育費用”。
超過注冊香港公司條件一半的富裕人士在調研中顯示出對“財富向下一代傳遞”的高度關注,有59%的被訪者表示已經采取了措施,另有50%表示將在未來1-2年內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