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交所1326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11年半年報或半年報數據,其中主板公司484家,中小企業板公司598家,創業板公司244家。總的來看,上半年公司總體業績保持增長,收益質量較高;多層次市場體系的功能與作用進一步得到發揮;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對上市公司影響充分體現;上市公司積極應對外部壓力,產業結構調整倒逼機制逐漸顯現。
總體業績增長明顯
2011年上半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仍保持較為快速增長,營業收入增長22.76%,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增長19.82%。平均每股收益0.24元,其中90.95%的公司實現盈利。整體而言,上市公司盈利構成以核心業務為主,非經常損益占比不足9%。與上年相比,毛利率保持穩定。剔除金融行業影響,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較上年同期增加23.96%,投資活動凈支出現金2177.9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6.54%,投資保持活躍。來自經營活動和籌資活動的內外渠道共同為公司投資提供了較好的資金支持。
1、主板:藍籌公司業績斐然,傳統行業做優做強
主板凈利潤前20名的公司占主板利潤總和的49.8%,利潤集中度較上年進一步提高,20家公司平均凈利潤增速45.46%,高于主板公司24.83個百分點。上述公司囊括了深發展、中聯重科、萬科、五糧液、格力電器等藍籌大盤股,行業分布基本涵蓋了金融證券、機械制造、食品飲料、家電等國內傳統優勢行業。自我積累與外延擴張推動企業持續做優做強,在主板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小板:細分行業龍頭涌現,夯實基礎跨越發展
2011年上半年中小板公司數量穩步增加,一批細分行業領先企業脫穎而出,美邦服飾、中泰化學、德豪潤達、金螳螂、羅萊家紡等凈利潤增幅超過70%。蘇寧電器、寧波銀行、洋河股份、榮盛石化、露天煤業、新和成、海康威視等公司盈利規模在中小板居前,其中蘇寧電器、洋河股份等公司,經過持續、快速發展,市值已跨入深交所前列。
3、創業板:聚焦主業盈利突出,板塊整體成長明顯
創業板公司以行業細分為主,主營業務突出,2011年上半年扣除非經常損益后凈利潤占當期凈利潤的比例為93.63%。同期創業板平均毛利率遠高于中小板和主板公司,展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創業板公司業績保持持續穩定增長,扣除非經常損益后凈利潤增長率21.84%,居于三個板塊之首。創業板業績繼續呈現分化態勢,但同時涌現出一批高成長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增長超過50%的公司有46家,占比18.85%,其中匯川技術、大富科技、向日葵、奧克股份、新大新材等新能源、新技術類型公司凈利潤規模均已跨越1億元。
經濟環境變化
對上市公司影響體現
2010年以來我國連續出臺多項宏觀調控政策,以及外圍歐美債務問題、經濟乏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在上市公司群體中得到充分體現。
1、部分板塊、部分行業經營現金流大幅下降
貨幣緊縮政策導致企業信貸資金趨近,緊縮政策的影響從下游客戶進一步向公司傳遞。2011年6月30日,上市公司應收賬款較年初增長29.98%,企業商業信用占款顯著上升。加上存貨水平上升、員工相關現金支出增加,部分板塊、部分行業經營現金流大幅下降。上半年上市公司整體經營現金流為正,但是中小板、創業板經營現金均處于凈流出狀態,并且與上年同期相比經營現金流由正轉負。行業方面,電子、信息技術、紡織服裝、機械設備等競爭激烈的行業,現金流較上年均出現大幅下降,房地產業經營現金凈流出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但流出狀態沒有改變。
2、成本上升擠壓盈利空間
2011年連續加息后上市公司資金成本迅速上升,上半年深交所上市公司財務費用同比增加4.24%,但主板公司財務費用增加13.22%,受加息影響最為顯著。上半年上市公司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增加28.97%,高于同期營業收入增幅6個百分點。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使部分行業的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
勞動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直接沖擊勞動密集、資源密集行業內企業的生存。半年報數據顯示,職工相關現金支出增幅最高的5個行業依次是建筑業、制造業-其他制造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制造業-電子。其中電子行業在全部行業中的毛利率僅處于中等水平,應對成本上升的邊際空間并不大,加大投入、提高競爭力是必然選擇。以深交所電子行業上市公司為例,2011年上半年投資活動現金支出和凈支出同比雙雙超多一倍。長遠來看,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迫使公司將生存壓力轉換為主動調整的動力,通過技術創新、新產品研發提升產品層次、謀得發展空間,產業結構調整的倒逼機制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