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市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共11.3億元,其中公務用車花費9.1億元,占總支出八成。昨天,市財政局負責人向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報告了北京“三公”支出情況,這是本市首次揭開“三公”經費面紗,并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公開“三公”經費決算的省級行政區域。
此前,在5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比照中央財政做法,做好“三公”經費等公開工作。昨天,在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26次會議上,市財政局局長楊曉超作了《關于北京市2010年市級決算的報告》。其中,本市黨政機關“三公”經費情況納入報告。
會后,市財政局副局長孟景偉介紹的京版“三公”內容相較中央部門而言,可看到被譽為“三公”公開標桿的審計署的影子,如在因公出國(境)費用方面注明人均支出1.98萬元;同時,北京市公布更新、新購車輛2035輛,平均花費16.02萬元。不過,在公務接待費方面,介紹得比較簡單,只是說支出9000萬元,未注明人次。
有專家表示,北京并未公布去年和今年的“三公”預算情況,缺乏對比性,但去年的決算相對詳細,為其他地方政府公布“三公”提供了樣本,同時也帶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