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小企業正面臨艱難時勢。5月底,浙江省工商聯推出一份關于浙江工業小企業發展狀況的調查報告。報告認為:如果經濟政策持續收緊,支撐這一民營經濟大省半壁江山的工業小企業將陷入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又一輪發展困境。
“形勢越來越嚴峻。”6月18日,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目前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到了下半年會更加困難。
問題不止于此。除了中小企業目前遇到的“近憂”之外,還有浙江省內產業轉型升級的“遠慮”。
浙江一村一業、一鎮一業的“小狗經濟”,其先發優勢,在現代產業集群的經濟結構下,正日漸被消解:產業梯度轉移加劇,空心化越來越嚴重,資金不斷從實體經濟中抽離,大批浙江企業投身資本市場,主業退為副業,產業資本變身游資。浙江省工商聯調研發現,省內小企業正在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難挨的日子”。
融資問題顯得“極為突出”。調研中發現,省內小企業往往手上有訂單,但貸不到款。有的即使貸到款,銀行通常會對小企業實行基準利率上浮30%~50%的政策,加上存款回報、搭購相關理財產品、支付財務中介費用等,實際的貸款成本接近銀行基準利率的兩倍。多數小企業反映貸不到款,只能向民間借貸,年利息15%~20%,甚至有些短期融資年利息高達50%~60%,小型微利企業很難支撐過高的融資成本。
“目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首先是生存問題,轉型是一廂情愿。”浙江省工商聯研究室主任周冠鑫感慨于浙江的無奈。溫州工商聯秘書長趙文冕說,溫州的許多企業都在逃離實業,忙著去搞投資,炒煤、炒礦、放高利貸以及做PE投資等。
“我省低附加值產業主要集中在小企業這個群體,現在許多小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一直處于‘無心轉、無力轉、無處轉’的境地,”浙江省工商聯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