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促會當日發布的《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及意向調查報告(2008-2010)》顯示,已對外投資的企業中,約有三分之二的企業表示現有對外投資規模小于500萬美元。從境外投資項目的地區分布來看,亞洲、歐洲和北美是吸引中國投資較為集中的地區。
中國貿促會經濟信息部部長徐偉指出,中國企業目前對外投資的規模總體來說比較小,只有為數很少的企業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海外投資。但值得關注的是,非洲已經成為吸引中國投資的熱點地區。
調查報告還顯示,目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最多的是制造業,其次為批發零售業、農林牧副漁業、建筑業等,投資于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住宿餐飲和軟件業的企業較少。
“從近三年對外投資的行業結構來看,制造業比重有所降低,同時投資于農業、采礦業和能源業的比重有了較大增長,反映出原材料和自然資源開發等領域在中國對外投資中的重要性日益顯著。”徐偉說。
金融、稅收多手段支持
在“引進來”取得較大成績的同時,面對猛增的經常項目順差給我國帶來的壓力,大力推進“走出去”對于經濟全局的意義不言而喻。國家發改委外貿司司長孔令龍介紹,“十二五”期間,要采取一系列手段引導好和服務好企業對外投資合作。
據徐偉介紹,目前企業“走出去”最大的困難之一是融資難題。而這一現象也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關注,孔令龍明確表示,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國內商業銀行及其境外分支機構為境外投資項目提供融資便利和良好的金融服務;積極發揮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作用,對國家鼓勵的境外投資項目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利用混合貸款、銀團貸款、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手段,采用境內外發行股票、債券以及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
在稅收方面,國家稅務總局總經濟師張志勇表示,“十二五”期間要建立完善的企業境外投資稅收服務指南,利用網站、報刊、12366稅收服務熱線、辦稅服務大廳等載體,拓寬稅收宣傳和涉稅信息的發布途徑,更好地為企業境外投資提供稅收政策指引和涉稅基礎信息。另一方面,國稅總局將積極參與國際稅收協調與合作,為“走出去”企業創造良好的國際稅收環境。
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管理司司長孫魯軍則表示,下一步,要重點推進資本項目改革,進一步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推進“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實施。
此外,記者還從商務部了解到,今年中國將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力度,研究拓寬外匯儲備有效運用以及人民幣跨境流動的渠道和方式,支持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同時更新發布重點國別投資合作產業導向目錄;繼續推動境外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和農業合作,鼓勵發展深加工合作。
從重視“引進來”到鼓勵“走出去”,中國企業邁向世界的步伐將得到更多政策支持。
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家稅務總局和外匯管理局等部委的官員27日在第五屆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上表示,“十二五”期間,將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利用混合貸款、銀團貸款、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手段,采用境內外發行股票、債券以及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繼續深化境外投資的外匯管理改革;完善支持企業境外投資的風險保障機制等,以指引中國企業更好的走出去。
原材料海外投資比重增加
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各種所有制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開展境外投資,是我國對外開放階段的重大戰略舉措。近年來,我國境外投資快速發展,2002-2009年,年均增速在5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