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校畢業生749萬人,[法國注冊公司]為歷史最高。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鼓勵到基層就業。實施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支持到新興產業創業。”昨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著力促進創業就業。堅持就業優先,以創業帶動就業。
開幕式剛結束,針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于就業創業的發言,代表委員們就打開了話匣子。
就業、創業“難”在哪兒?創業成功率最高不過4%,咋解決?
畢業生小倩:對于大學生創業就業,整個社會都很關注,可究竟該如何創業?我們還是覺得沒想法,依舊迷茫,這怎么辦?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婁源功:學生的問題是創業方向不明、經驗不足、能力欠缺、資金有限。高校是創業教育師資缺乏、創業幫扶資金不足、創業實踐場地較少。社會問題在于對大學生創業的認可度不高,支持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創業政策仍需完善和落實。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黨委書記關愛和:我接著說兩句。高校是為大學生注入創業基因的重要場所。創業人才的培育要更接地氣、更貼市場,由市場的主體企業來開設內容和課程是最合適不過的。可以讓企業制定課程,這樣就能知道哪些內容對創業者是有用的,哪些是可以剔除的。另外,還要開展大學生創業培訓,以貼近實戰的項目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幫助大學生積累創業經驗。你想,一個旱鴨子要下海,總不能直接“撲通”跳下去,咱得先進游泳池試試水不是?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婁源功: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也不過4%,限制大學生創業成功的瓶頸是什么?首先不能急功近利,得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里,熟悉哪一行。同時,盡量從小做起,多積累經驗,厚積薄發。
全國人大代表、[意大利公司注冊]河南大學黨委書記關愛和:造成大學生就業創業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也有社會、學校乃至學生個體存在的缺位、不足和不完善造成的就業困難。解決這一難題僅靠教育主管部門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