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浪潮正在改變著農村。[新西蘭公司注冊]伴隨著京東、阿里兩大電商巨頭向農村深入,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利用電商平臺從田間地頭上到城里人的餐桌。今年,商務部、財政部將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場綜合示范,支持范圍擴大到以中西北地區為主的200個縣。
互聯網+農業,就目前看,主要是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生產與農產品銷售中,使農業的生產效率、品質、效益等得到明顯改善。利用互聯網,將農產品產銷間的距離大大縮小,讓產銷充分對接、消費者與生產直接見面成為現實中的可能,有利于減少生產的盲目性,擴大銷售的視野,有效對抗市場風險。特別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農產品流通領域互聯網程度明顯提高,國家級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部分實現了電子交易和結算;電商又進一步讓農產品的市場銷售形態得到根 本性改變,從最初的干果、茶葉、初加工品網上銷售開始,在倉儲物流技術和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生鮮農產品的網上銷售也得到破題。
走好農村電商“第一公里”
5月8 日,國務院出臺了“電商國八條”,提出加強互聯網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中央財政將拿出2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隨后又傳出消息,商務部 等二十多個部委參與的《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指導意見》初稿已經完成,最終文件將以國辦發文的形式出臺,這也是首個全面部署農村電商發展的文件。
我國農村幅員遼闊,各地均有品質優良、特色鮮明的農副產品,同時城市有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逐漸起步的農村電子商務,為農產品進城開拓了新的空間。但與其他商品不同,消費者購買農產品,更看重其新鮮度。新農商學院創始人辛巴曾說,從田間到發貨這“第一公里”,是制約著農村電商發展的一大難點。
由此看來,農村電商起步,圍繞“第一公里”進行基礎布局尤為重要。據四川省商務廳發布的公告顯示,前不久的“京東·仁壽枇杷節活動”,5小時賣出15000斤鮮枇杷,供應方直接在田間包裝、發貨,36小時內直達北京、上海等地。如此快捷,在于當地打造的農村電商平臺解決了“第一公里”難題。所以,提高農產品進城速度,暢通鄉間道路,在縣、鄉(鎮)、村建電商服務點,減少物流成本,大力發展冷鏈運輸配送體系等,至關重要。
2020年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
近日,國務院正式提出要加快“快遞向西向下”服務拓展工程,計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
根據《意見》內容,國務院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局、商務主管部門加快實施“快遞向西、向下”服務拓展工程,改善城鄉間、區域間電子商務及快遞服務均衡度,推進快遞服務與農村電子商務協同發展。
尤其在中西部、農村地區,國務院指導稱要按照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規劃要求,引導快遞企業合理規劃中西部快遞節點布局,加快中西部地區快遞樞紐的建設和改造進程。
在鄉鎮和農村,國務院鼓勵快遞企業在業務量較小的鄉鎮和村合作建立服務網點開展快遞服務,并支持快遞企業與農家店、農村綜合服務社、農產品購銷代辦站等以建立合作網點的形式提供投遞服務。
另外,國務院要求健全農產品快遞服務,[注冊塞舌爾公司]協同提供農產品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欠發達地區到經濟發達地區的快遞服務。配合“北糧南運”、“南糖北運”等工程,推動快遞企業深化與各類農業合作社、農業現代化企業、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和涉農電子商務企業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