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從貸款利率下限放開,到貸款基礎利率落地,我國貸款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如今,利率市場化改革終于觸及“靈魂”,隨著大額可轉讓同業定期存單(下稱“同業存單”)即將問世,存款利率市場化將邁出一大步。
央行昨日發布的[英國公司注冊]《2013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近期有序推進建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開展貸款基礎利率報價、推進同業存單發行與交易工作。”
同日,消息人士向《第一財經(微博)日報》透露,某商業銀行近期擬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同業存單,面額100萬元,發行期限3~6個月,發行規模50億~80億元,利率由公開招標確定,發行對象包括各類金融機構及銀行理財產品。
同業存單箭在弦上
今年9月24日,在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上,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提出了近期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工作的任務:一是建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二是開展貸款基礎利率報價工作;三是推進同業存單發行與交易。
在近日舉行的第九屆北京金博會上,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現在利率市場化變成了存款問題,最近各銀行都會有大額可轉讓存單出現。我國利率市場化的路線很可能是:長期大額存款先被新產品取代,這個過程預計在兩年內完成。
這一切皆意味著,同業存單漸行漸近。[英國注冊公司]近日亦有媒體報道稱,同業存單將在本月推出,獲得試點資格的商業銀行為10家;試點行每日可發行四次同業存單,每次允許最少35家,最多不超過100家競標機構參與競買。
從概念上講,同業存單是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下稱“大額存單”)的一種。大額存單最早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一種固定面額、固定期限、可以轉讓的大額存款憑證,發行利率市場化,投資者可以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
大額存單自1986年起引入我國,此后陸續發行了一定數量。不過,由于未能給大額存單提供一個統一的交易市場,同時出現了偽造銀行存單詐騙犯罪等問題,央行于1997年暫停審批銀行的大額存單發行申請,該業務被完全暫停。
利率市場化攻堅
同業存單的推出,標志著我國大額存單業務的重新啟動,金融市場 存款端的市場化終于將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稱,在沒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情況下,存款端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會循序漸進,遵循先大額后小額、先長期后短期、先同業后普通的順序。國內同業存單的推行,可以為普通存款的大額存單積累經驗,從而為日后大額可轉讓存單的重啟提供指引。
申銀萬國分析認為,率先引入同業存單的原因是目前銀行間同業市場的利率市場化水平已經較高,引入同業存單對市場穩定性影響不是非常大,符合循序漸進的要求。同業存單將擴大同業業務透明度,市場化的操作也有利于監管。
“大額存單提高了存款的穩定程度,這是相比普通存款和短期理財產品的最大優點。”一名國有銀行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對于發行存單的銀行來說,存單到期之前,不會發生提前提取存款的問題,便于銀行進行主動型負債管理,有利于降低備付金比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上述人士認為,同業存單的推出,[注冊BVI公司]將逐步改變商業銀行對同業負債來源的規劃,其存款來源將更多地集中到有形市場之中;同時將促使商業銀行存款類負債業務定價更趨于透明化,加大了商業銀行通過同業資金往來賺取利差產生的“超額利潤”的難度。
據申銀萬國測算,到2017年,若同業存單占同業存放的比例達到20%,則上市銀行同業存單的規模可以達到2.66萬億元,五大行同業存單的規模占比可能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