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星晨急便與鑫飛鴻物流快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飛鴻”)正式合并成立星晨急便·鑫飛鴻快遞有限公司,新公司由星晨注冊特拉華公司急便董事長陳平控股。
《關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近半年,北京星晨急便速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晨急便”)成為第一個“嘗鮮者”。
“這兩家快遞企業的整合具有較強的代表性。”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意見》頒布實施以來,快遞行業的兼并重組并沒有實質性動作,直至星晨急便與鑫飛鴻的重組。
“星鑫組合”擠進前十
據悉,新公司定位于電子商務B2C、B2B服務的注冊盧森堡公司全國性快遞公司,為廣大企業及電子商務客戶提供國內小件包裹速遞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星晨急便速遞成立于2009年,由宅急送快運原總裁陳平與幾位合伙人創立,并于去年3月獲得阿里巴巴[7.96 0.38%]集團注資。
鑫飛鴻成立的時間更早一些。鑫飛鴻成立于2002年8月,主要從事國際、內地及港澳臺地區的雙向收送速遞物流業務,由于發家于華南,目前公司在華南的網絡也比較完整。已經在廣東珠三角地區的每個鎮都設立了收件、送件及相關的快件服務機構。
與星晨急便合并之前,鑫飛鴻公司有40余個中轉站,1100個網點。目前,新公司擁有運轉及分撥中心150多個,網點數量 3800多個。
記者同時了解到,合并前星晨急便速遞和鑫飛鴻速運的總業務量為13萬件/天左右,合并之后,快件量增加至17萬件/天。
“兩家快遞公司合并后,在規模上已經由10名后擠進了行業前十名。”徐勇表示,兼并重組是企業快速做大規模的捷徑。
事實上,被星晨急便控股收購的鑫飛鴻也是依靠收購迅速壯大起來的。
從2006年起,鑫飛鴻開始向全國擴張。第注冊伯利茲公司一站是江浙滬,它收購了奇速快遞;第二站是華北區,它收編了一統快遞;2010年5月,鑫飛鴻又并購了山東的D速快遞。
值得一提的是,在選擇星晨急便以前,鑫飛鴻曾經有過與海航的一段“戀愛期”。去年,海航收購天天快遞之后,開始洽購鑫飛鴻。然而雙方在持股比例和價格方面未達成一致,最終不歡而散。
仍面臨合并難題
陳平對外表示,兩家公司已經進行了兩個月的整合工作,目前已經合并完畢。
“保留兩個企業的名號有利于品牌及業務的延續,而所謂的整合完畢也僅是對外的一種‘促銷式’宣傳而已。”然而,在徐勇看來,兩家公司的整合才剛剛開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鑫飛鴻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目前還沒有注冊成立新的公司,先是采用了“星晨急便·鑫飛鴻”的聯合商號。
一個例子是,11月19日,星晨急便·鑫飛鴻溫州分公司開業。星晨急便與鑫飛鴻的官方表述是,該公司成為星晨急便與鑫飛鴻合并以后,在華東大區以“星晨急便·鑫飛鴻”商號正式掛牌成立的第一家分公司。
星晨急便的核心業務是電子商務配送,即側重于3公斤小包裹市場。而鑫飛鴻的客戶以企業為主,經營的產品主要為商務傳統快件,流轉以汽運為主,其運輸線路遍布全國。
陳平表示,兩家企業各有所長,能夠做到優勢互補。星晨急便的優勢在項目業務、管理和信息化方面,而鑫飛鴻的優勢則在于覆蓋網絡較全。
“互補的同時也必然會產生排異性,新公司必須做出相應的業務整合。”徐勇的建議是,在干線上合并,而在“最后一公里”上要保持差異。
當然,新公司面臨的市場機遇也顯而易見。
中國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11月22日表示,政企分開的郵政體制改革以來,中國快遞業務總量五年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長率達27.23%,日均處理量從2007年的300萬件增長到今年的1300萬件。“中國快遞市場成長速度快、潛力大,市場規模已排名世界第三位。”
徐勇認為,新公司的當務之急是加快企業文化之間的融合,其次是注入資金加大投入,來提升服務能力與品質。
行業兼并重組提速
今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了有關快遞業的鼓勵支持政策。上半年,發改委出臺了鼓勵快遞業發展的政策,把快遞業列入鼓勵發展的產業目錄。
到了6月份,直接針對提高快遞行業集中度、鼓勵兼并重組的《關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由國家郵政局發布實施,顯示出了國家推進快遞業重組的決心。
《意見》提出以“市場化、產業化、現代化”為方向,鼓勵指導快遞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加快轉型升級,進一步做強做大。
“兼并重組是國家提出的政策,也是快遞業轉型升級、實現現代化快遞的必經之路,我們不能總是家族式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活動,我們的企業將會邁上一個現代化企業管理臺階,這個態勢將會繼續加快速度。”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達瓦日前表示。
今年8月底,國家郵政局發布《快遞企業等級評定管理辦法》,中國快遞協會于11月1日又公布了《快遞企業等級評定實施細則》。
據了解,中國快遞協會將邀請相關專家和消費者代表等組建全國快遞企業等級評定委員會。由該委員會根據各家快遞企業的服務水平、人員素質、服務時效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等進行綜合評定并掛星。評定結果將分為五星、四星、三星和二星4個等級。
快遞企業等級評定的辦法和實施細則出臺后,快遞企業紛紛展開各項準備工作以在明年獲得一個好的等級評定。
業內人士表示,該實施細則的出臺,規模較大、經驗豐富的快遞企業將得到高的評級;規模較小的企業若想得到較高的星級,勢必要加大資金投入與提高服務水平。
“等級的評定具有明顯的馬太效應。”在該人士看來,等級高的企業勢必會相應得到更多的訂單與品牌認知度,相反,等級低、跟不上標準的小企業或許只能在生死邊緣掙扎。
“這也是激發排名并不算靠前的快遞企業聯手從而做大規模的原因之一。”徐勇說。
上述人士認為,隨著各種相關政策及具體操作措施的出臺,快遞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速度會越來越快。
達瓦透露,國家郵政局正研究向外資快遞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這也意味著外資對國內快遞企業的并購將會逐步開放。可以預見,國內快遞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