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50億元,省內有廣東金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四會市鴻明貴金屬有限公司等10多家主要生產企業,其產品包括金絲、金鹽、銀漿等貴金屬新材料,廣泛應用于高端電子信息、石化、汽車等行業。
廣東省黃金及其它貴金屬珠寶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省黃金及其它貴金屬珠寶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500億元,貴金屬投資交易額達到8000億元,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5%以上,并且在“十二五”時期,加大資源儲備,提供產業發展保障海外公司注冊。
規模居全國首位
2006年以來,廣東省黃金及其它貴金屬珠寶產業迅猛發展,形成了勘探、開采、選冶、交易、投資、珠寶首飾加工和零售完整的產業鏈條,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2010年,全省共有黃金礦山生產企業5家,產能100噸以上的貴金屬冶煉廠4家,各種較大規模珠寶加工、批發、零售企業近3000家,黃金及其它貴金屬珠寶加工產業實現年產值約1400億元,占全國70%以上,占全球近30%,黃金投資市場年交易額達1000多億元。
廣東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黃金珠寶產業加工制造基地,龍頭地位突出。2010年,廣東省加工黃金約350噸,占全國黃金加工量的70%以上;白銀600-800噸,翡翠玉石6000噸,各種彩色寶石和半寶石5萬噸。
目前,廣東省黃金保有工業儲量70.77噸,巖金采選礦規模1406噸/日,實際處理礦石量約30萬噸/年,產金能力約1.48噸/年。年精煉提純生產標準黃金50噸,白銀冶煉提純800噸。2010年,全省產金0.9噸,實現利稅8554.44萬元。
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爭取建成全球黃金珠寶產業研發加工與交易的重要基地以及全國黃金交易的重要市場和全國最大的非標金回購平臺、國家玉石交易所。力求在“十二五”末廣東省礦產黃金年產量達到5噸以上,力爭培育1-2個骨干企業上市。
加大資源儲備
規劃同時提出廣東省黃金珠寶產業面臨的問題,其中之一是發展受到資源匱乏的制約。
目前,廣東省已探明黃金儲量不足100噸,資源相對匱乏,而中國黃金集團、紫金礦業[4.37 -2.24% 股吧 研報]等國內重大黃金礦山企業的黃金儲量均已超過了1000噸。廣東省黃金勘查工作明顯滯后,礦山企業資源擴張進度和強度難以提高,發展受到制約。
“十二五”時期,廣東將加大資源儲備,為黃金珠寶產業提供發展保障。具體包括探索和實行資源勘探和開發的新模式,增加廣東黃金及其它貴金屬礦產資源儲備;加強黃金及其它貴金屬地質找礦,挖掘礦山資源潛力,拓寬探礦資金渠道,鼓勵實行風險勘探和開發,拓展珠寶原料來源,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開發國外資源與市場等。
規劃還提出要加強推進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廣東省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已初具規模,但是產品技術水平相對較低,處于生產低端,高端產品如LED用金絲、銅絲等大部分仍依賴進口。另外,國家提倡的2002年淘汰無氰電鍍工藝直至現今仍無實質性進展,劇毒物品的使用對生態環境仍存在較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