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京東商城劉強東在其搜狐微博上對眼下引起眾多質疑的電商蜂擁而起自建物流引發的“圈地運動”進行了反駁,他表示,最近看到很多人說起電商圈地為了靠房地產賺錢,這是源自對大型電商物流的不了解造成的。
而這一事件緣起何時呢?電商圈地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電商圈地打造完美產業鏈?
據記者了解,自2009年以來,京東商城自購土地已經接近1400畝,并且計劃今年同時開工建設7個一級物流中心和25個二級物流中心。根據京東商城的規劃,近期獲得的第3輪15億美元融資,將幾乎全部投入物流和技術研發的建設項目中,未來3年將投資50億元-60億元進行物流建設。
當當、淘寶、卓越、凡客誠品、蘇寧易購等電商紛紛響應,表示要在各地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阿里巴巴[9.06 0.00%]集團更是宣布要斥資千億在全國建立倉儲系統。
對于電商圈地這一事件,目前,存在最多的質疑就是,電商企業們建立倉儲系統有沒有錯?目前,業內人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些不同,有分析人士指出,電商自建物流是迫于無奈,我國第三方物流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中國電子[0.61 1.67%]商務研究中心曾有分析師表示,純從電子商務角度來說,現在物流被消費者投訴的有很多,不少大的電商企業如京東、當當在辦周年活動時,物流出現的問題顯而易見。所以物流完善是提高電商競爭的籌碼,也是未來電商發展的重中之重。
更有知名IT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的傳統物流企業并不完善,從國情角度講,電子商務企業也只能自建物流來彌補產業鏈供應不足帶來的缺陷。
對于電子商務做物流,人們的看法并不同,但是可以得出一點結論,國內目前的傳統物流行業受到政策或者其他因素的限制,并不能給電子商務企業提供足夠的“服務”,而電子商務廠商能否突破自建物流這一關,能否讓物流最終成為其核心競爭力,還待考量。
圈地能否打破電商企業瓶頸?
目前,除了電商外,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陷進了圈地的質疑中。對于這種現象,有較為激進的分析人士認為,企業圈地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賭地價升值,從狂飆突進的地價中賺得一分利益,并不一定是為了企業真正的發展需要。從目前來看,升值最快的就是土地,尤其是一些區位較好的土地,一塊土地囤個幾年,漲價幅度高達數億元很正常,且土地的保值能力要好的多。
然而,如果簡單的判斷電商們自建倉儲只為圈地的話,恐怕言之過早。
據了解,電子商務的倉儲只有兩種方式,或買或租,電商企業更喜歡選擇后者來建設倉儲,因為這種方式的投入產出比最高,包括卓越、麥考林和樂淘等絕大部分電商企業都采用了租賃的方式。
從戰略角度而言,自建倉儲是站在更高視野去看未來的發展。因此,京東作為電商中實力雄厚、買地最多的公司,一直強調著“倉庫決勝”論。但究竟究竟倉庫能不能幫助走出物流的困局仍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