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18元一斤,還是買點魚吃吧,開刀皖魚肉只要11元一斤。”陳阿姨在廣州員村的農貿市場里,猶豫許久,還是放棄了買豬肉,買了兩斤皖魚。這兩天,廣州地區豬場最新出貨價已經達到10.2~10.6元/斤,市場價格也超過18元一斤,突破了2007年曾經創下的記錄,成為新的歷史最高價格。
就在豬肉價格如炎炎夏日的氣溫一樣持續上升之際,國務院總理溫家寶7月3日在本溪市長江農貿市場講的一句話:“得把這個周期過去。肉價再過幾個月就下來了。”給廣大市民帶來了定心丸。溫家寶總理對大家說,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平抑物價。隨著政策的落實,物價會得到有效抑制。
對此,廣東農之道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顯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豬價預計半年后將會有所回落。屆時,豬肉零售價將迎來新一輪的大跌。
近兩月豬肉價格飛漲
7月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顯示,6月下旬豬肉價格與5月下旬相比,漲幅達到15%,豬后腿肉價格已經突破每斤15元。7月5日,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豬肉價格自4月中旬以來,已經連續第11周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豬肉價格到6月下旬開始,僅僅10天上漲幅度就均超過5%。與5月下旬的價格相比,6月豬肉后腿肉全月上漲14.9%,豬肉五花肉全月上漲14.6%,漲幅可觀。
養殖業走不出怪圈
歐顯華對記者表示,豬價已經經歷了兩年多在成本線上下徘徊,養的人越來越少,同時由于害怕豬患病,有豬場進行恐慌性拋售,一只豬養到100多斤就賣。豬價到去年5月時仍然是處于低位——4元多一斤的出貨價。正是隨著養殖量的減少,供求開始出現不平衡,豬價在去年7、8月份開始回升。現在養豬終于有錢賺了,但是現在利潤沒有2007年最高峰時高,主要是原料貴了,人工成本高。目前沒有嚴重疾病的情況下,養豬是6元一斤的成本,一頭豬可以賺800元,這樣,養殖戶又會大量擴充養殖量。
然而大漲之后是大跌,養殖行業逃不出這個怪圈。歐顯華指出,眼前的利潤誘使更多人投入到養豬行業,每個人都會認為他來的正是時候,賺了再說,殊不知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大賺之后必然大虧,在虧的時候能熬得住,才能笑到最后。“只有缺口越來越大的時候,價格才能有起色,而能堅持到這個時候的養殖企業,才有機會把之前的損失補回來,這就是養殖業奇怪的規律。”例如溫氏這類大型養殖企業,忍受了兩年的虧損后,現在開始大賺,賺的就是那些熬不住被淘汰的養殖戶空出來的份額,所以最終肯定能把虧的一波賺回來。
溫氏的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我國生豬生產方式落后,仍以廣大農戶小規模分散飼養為主,規模化養殖比例只有40%~48%,發達國家占70%以上。由于文化程度較低、信息渠道缺乏等原因,農戶不大可能具備預測市場走勢的能力,養不養豬、養多少,總是依據上一期的價格——當市場價格高,就蜂擁而上,看到價格下滑,又會一哄而散,于是生豬存欄量便急劇地上升和下降波動,造成豬肉生產、供應和價格的周期性波動,反反復復,惡性循環。
將迎來下一周期的暴跌
歐顯華表示,2007年豬價高企,當時除了投放儲備肉外,國家曾經從海外采購凍肉救市,不排除近期國家也會采取類似行為,那么豬價半年后將明顯回落。同時現在養殖量正開始大量增加,從母豬懷孕,生出豬仔到養大,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到明年下半年,生豬存欄量將大大增加。
業界分析,肉價2006年大跌,2007年卻暴漲,2008年漲跌互現,2009年蕭條不振,2010年中下旬快速反彈,如今掀起新一輪養豬熱,這預示下一周期價格暴跌很快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