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幾乎一天一個價,下游企業沒辦法組織正常生產了,原料貿易商也不敢接訂單,不知道如何給客戶報價。價格有時甚至朝報夕改。”中國建筑[3.96 -0.50% 股吧]衛生陶瓷協會色釉料暨原輔材料分會秘書長劉愛林表示。
“工業產品如此漲幅極不正常,脫離市場需求的規律,目前稀土市場行情還沒穩定。”劉愛林說,生產建筑陶瓷所需要的幾種稀土氧化物的價格今年以來漲了不少,部分企業開始減少甚至尋找替代品。
記者了解到,山西有部分釹鐵硼磁性材料企業已經出現停產,目前的價格或將引發稀土下游行業的新一輪洗牌。“尋求替代品的趨勢已經出現。”下游相關企業表示,風力發電領域的電機中,放棄了原來大量運用釹鐵硼的磁選方法,開始改為超導方式。
游資炒作專營預期
內蒙古稀土儲量占全國稀土儲量的90%,而內蒙古稀土行業整合的重點就落到了稀土龍頭企業包鋼稀土[64.09 0.08% 股吧]身上。“2009年以前,由于國內礦山的無序開采和冶煉產能的盲目擴張,導致中國稀土原料供大于求,許多初級產品被廉價出口到國外。”內蒙古包鋼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朝魯表示。
記者日前獲悉,包鋼稀土今年繼續開展稀土專營工作,并爭取在年內基本實現內蒙古地區稀土資源專營,專營預期導致廠家和貿易商開始惜售,稀土價格飛漲。
朝魯說,目前確實存在炒訂單的現象,中間貿易商接到訂單,加價轉讓給下家,導致價格被抬高。
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專營方式有利有弊:一方面,專營將使龍頭公司獲得定價權;另一方面違背市場經濟競爭原則,將導致壟斷。
中國稀土[3.15 -1.87%]“賤賣論”在2010年還是一個被熱議的話題,半年之后,稀土價格“一飛沖天”,創造了價格神話。如果用價格曲線表示,從今年1月開始,稀土價格甚至出現了“一天一報價”、“朝報夕改”的情形。
價格的飛漲讓眾多以稀土為生產原料的企業無所適從,陶瓷、生產磁材料、熒光粉、節能燈等下游企業苦不堪言。價格上行,游資介入炒作稀土專營預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