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坐穩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大國的寶座,以及全球其他諸多汽車市場尚未完全復蘇,跨國零部件企業也開始紛紛押寶中國市場,增資、新建生產基地或者研發中心等,希望借此切到更大蛋糕。
“上月結束的上海車展上,除了博世等大型跨國零部件廠商參展外,歐美一些中小型零部件企業也來參展了。”博澤中國區總裁徐保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要,如果拿到了這個市場項目,再回到歐美等一些市場拿項目會更有競爭力。”
在華研發繼續本地化
“今年上海車展上,越來越多的跨國零部件參展商不惜血本地推廣自己,增加參展的面積,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看好中國市場,想要在中國汽車市場獲得更大利潤。”全國乘用車聯席會會長饒達表示。
據蓋世汽車網研究院統計,在2009年上海車展上有新聞發布會的零部件企業只有大陸汽車集團等3家,但今年上海車展上則有超過12家跨國零部件企業舉行了發布會。
博澤集團即為這12家中的一家。機電系統和電機的供應商博澤1995年就入駐中國市場。目前,亞洲是博澤增長最快的地區,2010年博澤亞洲銷售額約為5億歐元,相比上年增長70%。其中,對增長貢獻最大的是博澤位于上海、武漢和長春的五家在華企業。
此前,博澤亞洲區總裁施博格曾告訴記者:“今年我們計劃在華投資7.2億元,在擴大我們現有工廠的同時建設新的工廠,特別是在上海、北京和重慶。”同時,博澤位于上海的全新亞洲總部也正在建設中。
而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配件企業博世在華投入則更大。博世集團董事長菲潤巴赫表示,2011年,博世將投資34億元用于加強在華各業務領域的拓展。博世2010年中國汽車業務銷售額達233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8%。在過去的4年間,博世在中國市場年平均增長率達到30%。
蓋世汽車網總裁陳文凱告訴記者,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華這兩年發展特別快。“截至2010年,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已經在中國設立了180家生產工廠(包括獨資、合資或控股的工廠),而且德國供應商還將繼續在華擴大產能。”陳文凱表示。
相比較國際零部件供應商在華研發上的投入,外資整車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本地化程度相對較低。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外資整車企業在華建設或啟用研發中心,以研發出更多適應中國本地市場需求的產品,甚至能與中國本土品牌制造的低價車競爭的產品。
汽車娛樂系統提供商哈曼為此專門在中國成立汽車事業部。哈曼汽車部門聯席總裁Micahel Mauser表示:“在和本土客戶合作時,我們需要研發定制符合中國市場要求的產品。”目前,哈曼已在上海、蘇州和深圳設有生產和研發中心,未來還將在中國投資1億美元,于丹東建立新工廠,用以增強在中國的生產及研發能力。
愛信精機、法雷奧和佛吉奧等越來越多的跨國零部件汽車也在加大本地化研發。“從今年開始,愛信精機將把精力放在中國,今年將在中國成立3家公司,從銷售、生產到研發都向中國轉移。愛信精機將會在國內成立研發中心,加強本土化,提高配套主機廠的對應速度。”愛信精機天津商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三津田和弘告訴記者。
跨國零部件企業爭先恐后加大投資中國市場的背景是,中國從2009年開始已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
零部件的高利潤率秘密
去年4月份,國際汽車行業咨詢機構AlixPartners發布的一項有關汽車零配件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利潤率為8%至10%,比整車行業高出2至4個百分點,比全球同行的平均利潤率高出一倍,同比增長近100%,首次位居全球首位。AlixPartners預計,未來兩年這一數字將保持在10%左右。
這是AlixPartners通過對國內50家主要零部件企業調查后得出的數據。盡管歐、美、日的零部件企業經營狀況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恢復,但2009年平均利潤率仍小于5%,遠低于中國。而在2008和2007年,中國零部件企業利潤率還低于日本和歐洲的水平。報告認為,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是全球最賺錢的。
據統計,一輛車的總價格中,零部件占到了60%,其余的40%是整車制造商的總裝成本、營銷成本和利潤。這也可以解釋跨國零部件企業加速拓展中國市場的原因。去年,中國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達到1.14萬億元,比上年提高了23%。
而從美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德爾福(Delphi)的業績也可見一斑。德爾福日前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業績顯示,當季該公司凈利潤達2.91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15億美元;營收也由去年同期的34.1億美元上升5.87億美元,至39.97億美元,同比上漲17.2%;而當季毛利由去年同期的5.62億美元(利潤率為16.5%)上升至6.44億美元(利潤率為16.1%)。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博世和陜西法士特等一些在某細分市場占有壟斷地位的零部件企業的利潤率會更高,甚至可以高達20%,很多上市的零部件企業利潤率平均都有10%左右。“一般來說,零配件企業的利潤率是整車廠的兩倍,整車廠是靠銷量、規模來降低成本。”這位人士告訴記者。
“零部件企業利潤率高于整車廠是常規,其實不少跨國零部件企業來中國等新興市場發展,主要是新興市場的利潤率要高于成熟市場,而且利潤率的增長比例要高于銷售額增長比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系零部件集團中國區總裁告訴記者。
自主品牌的市場
在當今的整車市場,不再是合資車企做中高端車型,自主品牌做低端車型,而是合資車企向低端滲透,自主品牌朝中高端方向突破,同時還出現了合資自主新模式。“自主品牌促進中國新全球汽車供應鏈的形成。”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認為。
奇瑞汽車總經理助理金弋波告訴記者,奇瑞發展到今天,品牌已經到了一個天花板,奇瑞的產品總是在B級產品以下范圍,而這里的競爭又非常激烈,大家還是主要靠性價比來競爭,導致利潤率不高,對品牌的進一步提升也有很大影響,所以必須往上走,發展中高端產品。
如果要發展中高端產品,就需要有相配套的有品質的零配件供應鏈。
公開資料顯示,吉利帝豪車型上有不少配置來自跨國零部件企業,比如涉及安全的配置ABS+EBD就是來自博世。奇瑞和長城也是博世的客戶,而比亞迪剛剛上市的S6車型的制動系統也由博世提供。哈曼則為比亞迪E6提供高級音響,還為吉利汽車[3.18 1.60%]提供品牌音響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