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透露,今年低空空域開放試點將擴大到內蒙古東部、遼寧、廣西、湖南、湖北等多個省區,爭取到2015年全國低空全面開放。這一開放速度,比此前業界預想的五至十年大大加快,多位航空界兩會代表委員表示,未來五年通用航空將迎來井噴式增長。
全產業鏈啟動
目前我國低空空域的開放試點是指在1000米以下,可以允許輕型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等一些小型飛機飛行。
全國人大代表、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孟祥凱表示,長期以來,受國內低空空域長期實行嚴格管制等因素的制約,我國通用航空發展嚴重滯后,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
目前全世界共有32萬架通用飛機,其中美國約占其中75%的份額,而我國目前通用航空機隊在冊飛機總數僅為907架,僅占全部航空器的13%左右,國產比例不足40%,通用飛機年產值約18億元。而美國擁有24萬架通用飛機,年產值1500億美元。
據孟祥凱預測,隨著我國低空空域的逐步放開,未來國內通用飛機發展潛力巨大。至2020年我國需要通用飛機將逾10000架。其中活塞飛機6000架,渦槳飛機2000架,噴氣公務機500架,直升機1500架。預計2010年至2020年間我國通用航空飛機需求容量將達到1500億元。
1500億元僅是通用飛機的市場規模,按每單架飛機平均價格300萬元,產業拉動比例1:10估算,上下游產業將帶動超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對于低空空域開放給民營資本帶來哪些投資機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表示,“產業投資人可以成立通用航空公司,圍繞當地市場、區域,以及通用航空需求情況進行投資。有了通用航空公司后,就可以拓展通用飛機的維修,還有人員培訓,甚至可以成立通用航空的學校。”李家祥表示,通用航空的產業鏈還可以向金融、保險方向延伸,比如成立通用航空租賃公司等,“這樣整個產業鏈就起來了。”
孟祥凱表示,通用航空市場的啟動對民間資本是特別好的機會。在制造環節,即包括原材料、零部件、部件,甚至是整機制造,民營資本都可以進入。“我作為中航通飛總經理,很希望中國的通用航空制造形成一個群體,形成一個產業集群,這里面即包括中航通飛自己發展,也包括民營資本的進入,形成與中航通飛共存共榮,相互促進,通用產業發展將給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這個領域提供非常廣闊的前景。”孟祥凱表示。
在下游的商業模式上,孟祥凱表示,中航通飛公司希望在通用航空領域采用“產權式酒店”的模式,讓不同的客戶以入股的方式分享通用飛機的運營時間,以降低門檻,實現快速擴張。
空管體制改革循序漸進
此前業界曾預期,低空空域改革的試點將拓展到4000米高度以下,但目前來看,低空開放空間仍然控制在1000米以下。這是否能讓航空制造業的代表滿意,孟祥凱表示,不管開放的是1000米以下、3000米以下、還是5000米以下,這都是過程中的節點。最終整個空域管理改革,會讓整個空域管理的體系發生變化。在這個循序漸進的改革過程中,不論是空管的硬件還是軟件,都面臨大的變革。
全國政協委員、中航工業科技委副主任馮培德院士在他的提案中表示,當前世界各國正在實現空中交通“管制”向空中交通“管理”的轉變。未來十年,我國通用航空事業將實現爆發式增長,低空空域交通將更加繁忙。我國目前采用的空域使用審批制度無法滿足未來需要,勢必逐步轉為報告制,這就帶來一系列新問題。首先是適應新形勢制定相關的規則,實現低空空中交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是解決空中交通管理的監督手段,統籌解決效率與安全的統一。
在空管改革的硬件方面,孟祥凱表示,低空空域開放,必然要增加新的空管投入。“比如要看見這個飛機,就要有低空雷達網。要想和飛機通上話,就要能呼叫它。”孟祥凱表示,“民航管理部門在低空空域開放的推進方面還是很迅速的,要給相關部門留點時間。建立低空雷達網,就要去買雷達,也有誰來建雷達網,誰出錢的問題。采購雷達也要時間,安裝、調試都要時間。所以低空空域開放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循序漸進也有好處,可以把推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避免犯更大的錯誤。”
此外,孟祥凱表示,隨著低空空域的放開,未來購買通用飛機的手續將大大簡化。“每架飛機在空中都有世界上唯一的編碼,以后買通用飛機就像買汽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