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疫苗監管體系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評估,成為第36個通過該評估的國家。數據表明,中國現有疫苗生產企業36家,年產能達到近10億劑,但在疫苗出口上,中國仍是“蹣跚起步”。
根據中國醫藥[17.20 -0.98%]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下稱“醫保商會”)統計數據,2010年中國獸用疫苗出口額約700萬美元,人用疫苗出口額約2600萬美元,而僅2010年1~9月醫藥保健品出口總額就已達227.6億美元,據此推算,疫苗出口占比微乎其微。國內疫苗企業華蘭生物[46.00 -0.37%]2010年半年報也顯示,出口銷售額僅占其總銷售的0.2%。
醫保商會蔡主任告訴《第一財經日報》,2010年之前由于技術不過關,未通過相關認證等因素,中國疫苗出口總量增長不快。2010年人用與獸用疫苗出口額同比增長在25%左右。出口國多為衛生水平較差的第三世界國家。
不過有行業人士認為,此次WHO認證在短期內對行業利好仍然有限。“由于WHO的藥物是免費發放的,在世界上占有的出口比例并不會很大。另外,中國疫苗出口仍需通過各國的認證體系。”中國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芮國忠表示,相較于美國FDA和歐盟CMC認證的要求,WHO認證的監管體系盡管也重視質量和安全,但更多會考慮藥物的經濟性。
“盡管利好有限,但也算是在國際上打開了一條渠道。”芮國忠說。天壇生物[22.58 0.22%]董秘張翼較為看好此次認證結果。“國家監管體系未通過認證前,企業出口幾乎沒有,此次認證是未來提升出口的基本前提。”
一名行業分析師指出,國內疫苗要真正實現大量出口,需要在當地擁有成熟的營銷體系。而從短期來看,疫苗出口利好仍不易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