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片免费播放-日韩av东京社区男人的天堂-日韩av成人-日韩avdvd-成人影视在线观看-成人影视在线播放

  •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全球液晶面板提速中

液晶顯示產業是資本和技術雙密集的產業,沒有核心技術不行,自己掌握技術,自己學會創新才是競爭力的根本所在;強大的規模集群效應才能給企業帶來成本的降低和利潤的提升。國內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和國外相比還處于起步階段,在規模、集中度和產業鏈配套方面差距較大。然而,立足中國這個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如果我國企業可以利用行業規律,堅持自主創新和自主技術研發,抓住時機增長規模,我國液晶顯示產業就有望趕超世界領先水平,并在AM-OLED等下一代顯示技術上占據戰略制高點。

雖然2010年面板需求量漲幅高達41%,但DisplaySearch最新預測數據顯示,平板電視市場逐漸趨向于飽和,液晶電視面板需求將趨緩,據預測,2011年上漲幅度可能僅有8.3%。作為中國彩電業一直在彌補的產業鏈環節,面板產業近兩年來吸引了中外諸多企業進入,特別是高世代面板更是讓中國眾多上市公司趨之若鶩,甚至許多之前就已因戰略失誤“吃盡苦頭”的彩電面板企業不惜“血本”投入。

面對外資“一窩蜂”涌向中國市場,中國本土彩電面板企業如何突圍?中國液晶面板企業是否一直在被外資誤導,投資的最佳時期是否已經過去?行業整合是否大勢所趨?一系列問題隨之而來

全球液晶面板提速中 本土企業如何轉身自主

-本報記者 賈 麗

中外液晶巨頭正在掀起一股液晶面板項目的投資熱潮。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制造商LG此前表示,其8.5代線將強于友達7.5代線,2011年要做中國最大的液晶面板供應商。

一面是外資聲稱2011年大規模投產液晶面板欲蜂擁搶占中國市場份額,一面是液晶面板需求趨緩的呼聲四起,中國本土液晶面板生產企業正在為打開液晶面板商機浴血奮戰,甚至變賣“家產”重金豪砸,隨著高世代面板廠房封頂、開工甚至量產“好消息”不斷傳出,高世代液晶面板前景越發模糊。

8.5代高世代面板成為主流?

液晶電視面板占到了整機成本的一半以上,這也是影響液晶電視造價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液晶面板從早些年的三代,迅速發展到四代、五代,然后跳過六代達到七代,更新至八代。

液晶面板世代線數只是業界一個約定俗成的稱法。它是按照生產線所應用的玻璃基板的尺寸劃分而來的。面板代數越高,面板的尺寸越大,切割的屏幕數量越多,利用率和效益就越高,代表著該面板廠的技術實力越強。

目前生產液晶面板的廠商主要為三星、LG-Philips、友達、京東方、TCL等。

對液晶面板投資最早的是日本企業,韓國和中國臺灣緊隨其后,大陸面板企業在近年不斷冒出。據了解,國內興建的液晶面板生產線中少數為5代、6代線,多數為8.5等高世代生產線。

連續巨虧僅限于前奏?

全球面板業蓬勃發展使得部分國際廠商嘗到了甜頭,而國內液晶面板企業也看到了商機,國內彩電面板企業上市公司近兩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如四川長虹、TCL、深天馬等。追趕固然是好事,然而我們不得不看到,目前國內具備全產業鏈、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液晶面板企業寥寥無幾。

如今國內液晶面板企業覆蓋產業鏈最為全面的非京東方莫屬。自1997年攜手冠捷電子,進入顯示器領域后,這家在顯示領域綜合實力較強的高科技企業,以近600億的重金投入,造就其成為國內最大,全球排名第九位的TFT-LCD制造商。

十年業績未虧損的京東方,義無反顧的在2004年投入液晶面板生產之后,由同年凈利潤2億元變成2005年巨虧15.87億元,融資再融資,投入不斷加大,然而虧損不止。

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告訴記者:“客觀的講,任何行業的投資收益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不僅僅是液晶顯示產業。”

他同時表示仍看好液晶面板潛力:“液晶面板已成為當今新型薄型顯示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也是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增長的核心動力。該產業市場潛力巨大。”

本土企業“坐以待斃”?

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外資彩電品牌為實現全年的業績目標紛紛轉戰中國市場。2010年外資品牌液晶電視的整體價格降幅較大,連續半年持續超過國內品牌4%以上。激烈競爭之下國內品牌的價格優勢幾乎喪失殆盡。

國外品牌降價導致競爭加劇,國內面板企業一夜之間“集體失語”。如今液晶面板時代早已來臨,部分國內液晶面板企業卻亂了手腳,一時間,液晶面板究竟是否值得投資的質疑聲四起。

令人詫異的一幕也實實在在發生,LG前腳表示,其8.5代線將強于友達7.5代線,2011年要做中國最大的液晶面板供應商。后腳不得不發出預測警告,市場需求疲軟導致2011年液晶面板價格無法大幅反彈。使得我們對液晶面板的前景看的更為模糊。業界人士發出驚呼“液晶面板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究竟是‘金礦’還是‘陷阱’?”

業內相關資深分析師告訴記者:“我們要看到外資品牌降價幅度很大,不等于價格低于本土品牌。實際上,外資品牌降價之后,平均價格還要高出本土品牌約20%。本土品牌銷售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品牌力弱于外資品牌。外資的力量不容忽視,但是不能盲目跟從。”

中國彩電企業究竟如何突圍?

有觀點指出,全球目前消費電子行業中最成功的模式有兩種,一是蘋果模式,強大的終端產品與網上內容商店的完美結合,很多彩電巨頭學習但是還未能復制成功;二是三星模式,依靠政府支持,在液晶面板、等離子面板、OLED等領域全面布局。

嵌入式系統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柏斯維表示:“韓國的這種模式和歐美以及日本都不一樣,韓國是把產業鏈內的企業產品都用三星或者LG的牌子,而中國液晶面板企業采用的方法必須符合中國的國情。中國彩電企業還是以深耕某一領域的具體產品為主,拓展整條產業鏈為輔較為穩妥。”

蘋果和三星都是成功的典范,卻不是永恒的法則,作為中國液晶面板企業所做的更多的恐怕是需要擺正心態,取其精華,剔除糟粕。隨著企業利益主體多元化趨勢欲加明顯,企業更是難以做到統一、平衡,國家以行政力量統一整合固然沒錯,但卻難免變成屏障。萬物沒有永恒之道,行政和企業個性特點配合,才能更加完善,因地制宜,尊重個性發展。

高世代面板是誘惑還是陷阱?

京東方去年6月剛通過定向增發A股,完成融資120億元,8月底宣布,興建國內第一條第八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生產線,項目總投資280億元,其中項目公司注冊資本172.17億元,京東方需要自行籌資85億元投入項目公司。

近期,中國成為大尺寸液晶面板新建產能的高發地區,今年以來宣布建設的7.5代以上生產線已多達七條,據此估算,未來幾年國內在大尺寸液晶面板線的投資將超過2,000億元。

LG Display,三星已決定分別在廣州和蘇州投建8.5代和7.5代線,而TCL集團本月亦宣布計劃在深圳興建一條8.5代線。

京東方目前擁有一條五代線,一條即將投產的4.5代線,并且合肥六代線正在建設中,在全球液晶面板銷量中排名第九位,離韓國三星、臺灣友達、日本夏普等國際面板大廠仍有相當大的距離。

一則則報道,令人感到驚心動魄。

近兩年在政府鼓勵之下,中國高世代面板企業不斷涌出。雖然高世代面板為中國彩電面板企業帶來了福音,然而回過頭來思考,為何全球高世代面板的出現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本土企業才開始追捧?是否是盲目跟從?

最近6年來,我國彩電企業的液晶顯示面板進口金額就高達500億美元。

“高世代面板只能依靠進口”的困局能否打破,一直是在國內眾多彩電企業的心頭痛。

回頭看看,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3D電視,乃至高清數字電視,中國企業真正自主研發的有幾個?我們在觀察中國企業短板的時候,不能僅僅把眼光局限在產業鏈上。雖然產業鏈不完整,是中國彩電企業的薄弱環節之一,但不是全部。

我們不得不承認,面板產業鏈不完整、國內企業在上游產業鏈上的供求矛盾加劇、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的不足等已經日益顯現,也成為制約中國彩電產業發展的巨大短板。

那么,高世代面板究竟是“金礦”,還是企業又一次戰略投資的“失敗品”?但愿不是后者。

專家診脈:

市場話語權不僅僅在于規模

業內專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資深家電觀察劉步塵、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嵌入式系統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柏斯維、中華液晶網主編張新崗。

議題一:國內的液晶產能還不到全球的5%,擴產就能帶來規模效應和話語權么?

陸刃波:投產容易但是要靠技術支撐,不是投產就能量產,本身液晶面板技術和價格變化巨快,日本韓國面板已趨領先,后進入者能否與之匹敵仍需考量。

張新崗:國內廠商整體市場份額較小,必須擴產來形成規模效應;但市場話語權不僅僅在于規模,對于上游產業鏈的布局、對下游應用市場的掌控以及自身技術專利研發進度和運營效率,對于話語權來說都是必要的。

劉步塵:只要中國發展彩電產業,發展顯示器產業,中國就必須建立自己獨立的面板產業,我們很難想象缺乏面板產業支撐的中國彩電及顯示器產業式完整的。

實際上,正是因為缺乏面板產業的支撐,中國彩電產業這些年的發展舉步維艱。不管未來能否建立中國面板話語權地位,中國都必須發展面板產業。在我看來,中國發展面板產業不是早了,而是晚了。我們已經失去太多的機會,不能再失去最后的機會。

羅清啟:我們處于壟斷結構中,我們擴張的同時并不意味著別人是靜止的,擴張一般有幾個概念,一是技術的擴張,二是質量的穩定。

在整個市場動態狀態下,擴張目前是個未知數,每個投資面板的主體都要確保盈利,造成大家瘋狂擴張產能,造成面板降價,迫使弱勢企業退場,從這個角度來看,本土企業不容樂觀。

議題二:在寡頭的陰影下求生存非常困難。液晶面板制造是一條不停燒錢的路。為何我國面板企業仍舊跟風蜂擁大量投入面板生產,扎堆的隱患時什么?這是否是一條不歸路?

張新崗:在投入主體如此之多的情況下,可能只有少數能夠生存下來,但是又很難用行政手段來予以干預。

劉步塵:液晶面板產業投資巨大,甚至和汽車產業投資相比也要大很多。

但是,只要你發展液晶電視及顯示器產業,你就必須進入面板領域,你總不能將產業發展維系于依賴進口,那樣你的產業安全將受到威脅,而且你將十分被動。

我認為,眾多企業進入面板領域是件好事,說明中國市場需求量巨大,而且大量企業進入,提供了大浪淘沙的機會,有利于培育有競爭力的企業。

陸刃波:企業前期投入虧損嚴重,目前資金狀況不會改變,在資本市場塑造一個巨大“蛋糕”以獲得融資,但是這無疑是一個不歸路。

議題三:很多面板企業通過轉型尋求出路甚至起死回生,如連虧七年的索尼,剝離部分制造業務轉向內容提供商的趨勢明顯,3D等新技術是否是可以押寶的“救命草”?

張新崗:創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是前所未有的全新出現的市場領域,都可能促使企業獲得新的成功,但3D等新技術還達不到這樣的程度。

劉步塵:索尼有可能逐步退出液晶電視制造領域,把生產外包給其他企業,比如富士康等。這是索尼尋求扭虧的嘗試。

3D技術的興起和面板產業的發展之間沒有必然關系,即使沒有3D電視的興起,面板產業照樣還是要尋求發展。

因此,3D電視不會成為某些缺乏競爭力企業的機會,3D給所有彩電企業的機會是均等的,不會特別眷顧某些企業。比如,在3D面前,等離子并不比液晶更有機會。

企業呼聲:

高世代面板受制于人 整合難

企業代表:同方股份董秘孫岷、TCL相關負責人、得潤電子董秘王少華、海信電器市場部主任喻海濤、誠志股份證券部人士、熊貓電子證券部負責人、萊寶高科高管人士。

同方股份孫岷:當我們進入任何一個領域甚至身在其中的時候,都需要清醒,本土高世代面板還受制于人不能否認,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其廣闊前景,需要政府支持。

海信喻海濤:彩電企業比較特殊,基本都是做全產業鏈的產品,有政府力量參與整合肯定是好事,但必須按市場經濟辦事,千萬不能拉郎配,全產業鏈相對復雜些,對管理、技術的要求高些。

TCL相關管理人士:本土彩電面板業就是受制人,業務涵蓋全產業鏈企業能夠主動些,但是投資的多元化必然帶來利益的不統一,企業在操作層面的確難度很大。

誠志股份證券部人士:公司自主研發TN-TFT液晶材料。面板技術含量高具有廣闊前景,然而這方面德國和日本目前處于壟斷地位,企業很難打破格局,仍需要政府明確政策導向。

得潤電子王少華:公司這塊業務主要涉及各類連接器和束線,屬于面板產業中的一個環節,按照下游客戶需求提供,主要提供給整機廠商,目前來看需求較旺,面板還是有一定前景。

熊貓電子證券部負責人:面板生產存在不確定性,公司目前已經將面板業務全部剝離,只有集團還留有一部分。

萊寶高科高管人士:公司專攻液晶面板上游組件,面板始終是技術研發和市場競爭地核心環節,只有掌握面板環節,才能掌握市場主動權。

專家回應:

張新崗:當前面板投資熱潮有所減退,但投資主體仍嫌過多,互相之間的資源爭奪會導致競爭力水平整體受限。對具體企業來說,在初步解決了生產制造的瓶頸之后,需要更加重視自己的持續技術創新能力,同時市場,市場競爭力的提高不僅僅限于生產制造。

柏斯維:彩電面板是低端的領域的行業,大部分企業在江浙和廣東,相對來說是比較集中。政府出面整合是好事,對產業和企業發展有利,特別是一些小的企業加工能力和加工質量都不高,和外企比沒有競爭優勢,相對受益。

劉步塵:我對中國面板企業只有一個建議:一定要高起點,高品質,高要求,從一開始就站在與國際水平同一高度,不要讓中國面板成為“低端面板”的代名詞。

羅清啟:液晶面板企業缺少“橫縱連橫”,需要政府清晰的產業戰略支持,需要企業突破性的融資方式去解決資金障礙,需要面板生產企業之間、面板企業與整機企業之間的緊密協同,本土高世代面板生產企業不能盲目樂觀。

對話京東方副總裁張宇:

8.5代線三季度將量產

《證券日報》:有媒體報道指出,8.5代線有望于下月開工,京東方六代線將會在今年三季度全部達產,全年產值將達到80億元。是否真是如此?

張宇:自2009年8月奠基以來,京東方北京8.5代線建設進展順利,2010年7月實現主體廠房封頂,自2010年12月起進入工藝設備的搬入、安裝和調試階段,計劃2011年6月底點亮第一塊屏,2011年三季度量產。

京東方合肥6代線于2009年4月奠基,2010年10月量產,從2010年12月開始,月綜合良品率均保持在95%以上,單日最高綜合良品率達到97%以上;按計劃,京東方合肥6代線將于2011年5月實現滿產(達到設計產能90K玻璃基板/月),預計年內可生產液晶面板超過1000萬片,全年產值將達到80億元人民幣。

《證券日報》:京東方液晶面板項目總投入已達到600億元左右?

張宇:目前,京東方擁有一條成都第4.5代TFT-LCD生產線,總投資34億元人民幣;一條北京第5代TFT-LCD生產線,總投資100多億元人民幣;一條合肥第6代TFT-LCD生產線,總投資175億元人民幣;一條第8.5代TFT-LCD生產線也在積極建設中,總投資280億元人民幣。按投資額計算,以上各條世代線的總投資額達580多億元人民幣。

《證券日報》:液晶面板制造能否帶動上下游共同發展?

張宇:TFT-LCD產業帶動力和輻射力極強,通過七年積累,隨著京東方等國內TFT-LCD企業產能規模的逐漸擴大,目前我國TFT-LCD材料與器件的國產化程度已接近60%,預計五年內有望超過90%。我國已有數十家裝備企業進入TFT-LCD裝備制造領域,隨著產線的規模化投資和裝備技術水平的提升,裝備國產化率未來五年有望達到30%以上。

更為重要的是TFT-LCD是新一代電視、電腦和手機等下游整機的核心部件(其成本約占電視整機成本的80%-85%),該產業的發展,對數字高清和下一代互聯網時代的4C融合,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等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以京東方8.5代線為核心的北京數字電視產業園為例,目前就吸引了以國際知名企業康寧顯示、住友化學為代表的上游企業,和冠捷顯示為代表的下游企業入駐產業園。總的配套企業達20多家,拉動投資額達600億元,年產值可達1000億元。

《證券日報》:有業內專家指出,液晶面板制造需要大量投資,無論對資金需求和量產收益,可能在未來存有不確定性?

張宇:客觀的講,任何行業的投資收益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不僅僅是液晶顯示產業。

液晶面板已成為當今新型薄型顯示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該產業市場潛力巨大,未來全球新增市場容量將在1000億美元以上。據測算,到2010年由該產業帶動的整體相關行業市場總量將超過5400億美元。

液晶顯示產業就如同信息化社會的“糧食”產業。信息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75%靠視覺,這就離不開顯示。可見發展液晶顯示產業對于一個信息化國家、信息化社會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我們在其他產業還都掣肘于海外的情況下,一個信息化國家如果再沒有了自己的“自產糧”那將會是怎樣?

《證券日報》:政府對經濟的調整作用是巨大的。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可以為國內部分面板企業分憂。作為企業希望國家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引導面板企業?

張宇:在產業振興規劃、家電下鄉、節能補貼等政策支持下,平板顯示已成為中國信息產業一個新的戰略增長點,得到了我國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支持。

然而和全球液晶顯示產業發展強國相比,我國目前的液晶顯示產業發展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從技術方面來看,政府在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方面對企業增加關注和投入。

從規模方面來看,液晶顯示產業的特點是規模效益突出,海外發展液晶產業的經驗證明,企業只有形成適度規模才能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擁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我們發展液晶顯示產業應本著投資(經營)主體集中,產業區域合理布局的產業發展原則,根據實際情況整合資源,韓日臺產業發展經驗表明,國家集中力量支持一至兩家龍頭企業發展,并以此進行相關整合形成規模優勢,打造液晶顯示產業的國家競爭力。

從資金方面來看,液晶面板生產線投入巨大,一條生產線的投資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人民幣。在行業低谷和產業發展的初期,如何解決資金難題,除了市場融資、引入風險投資、上下游廠商合作之外,國家的政策支持更顯重要。

《證券日報》:對于液晶面板特別是高世代液晶面板的前景看法是怎么樣的?國內高世代面板企業已經嚴重受到國際廠商威脅?給同行企業有怎樣的警惕性意見和指導?

張宇:平板顯示的特點導致的新需求還在不斷擴大。

從供給來看,待2011年三季度,京東方8.5代線將會是最早投產的中國大陸首條8.5代線。8.5代線主要生產26英寸至55英寸液晶電視用顯示屏和模組,這些產品是現在及未來市場的主流顯示產品。特別是32英寸以上產品,今后將會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