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稅四期監管時代意味著什么?哪些行為屬于稅務不合規?
金稅三期到金稅四期的推進,意味著稅務監管的收緊,讓企業不合規,偷逃稅等行為更加不可遁形。金稅四期本質就是一個稅務監管系統,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智慧監管,提高監管效率,節約征稅成本。
金稅四期時代下,企業必須加緊合規的腳步,快速自查,等到稅務稽查再整改,可能就要面臨罰款甚至被起訴的風險。
金稅四期的稅務監管
金稅四期擺脫了發票管稅的局限性,實現了大數據時代的“以數治稅”。金稅四期是如何實現對企業的稅務監管的呢?
1. 經驗管稅時代
在金稅三期、金稅二期以前,征管人員沒有可依賴的計算機及技術手段,征稅主要依賴稅務征管人員。征管人員甚至需要走街串巷、進企入戶,挨家挨戶上門“收稅”。這個時期的征稅、監管,完全依賴個人能力、個人經驗以及時間成本。
2. 以票管稅時代
金稅二期、金稅三期以后,隨著防偽稅控系統(稅控盤)的普及,開票實現了計算機信息化發展,手工發票也退出歷史舞臺。納稅人可以直接在自己的企業里,實現足不出戶“網上報稅”。此時,稅務部門針對企業的監管方式也逐步轉變為“以票管稅”。
3. 以數治稅時代
盡管金稅三期相比以前,在監管理念、監管方式上具有很大的進步、先進性、現實意義,但是,金稅三期“以票管稅”還是停留在理想主義里,征稅現實則無比骨感。
金稅三期時,很多企業會有內部一套賬、報稅一套賬,把收入隱藏起來,這就很難監管,如今金稅四期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兩本賬監管起來。金稅四期只要打通了銀行、支付寶等非銀支付機構、社保局、房管局等各個部門的數據信息,實現大數據互聯,私賬的賬本就隱藏不住,也就無所逃稅。這就是金稅四期的監管方式,即“以數治稅”的內涵。
企業常見的不合規行為
1. 私戶收款,不進公賬
2. 公款隨意支配
3. 購買虛假發票、虛開發票,沖抵成本
4. 業務不開票,就不報稅
5. 以報銷發票形式向職工發放工資收入
6. 超標準計提列支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業務招待費、廣宣費
7. 私戶發放工資收入
8. 利用關聯交易轉移收入、列支成本費用
9. 不交社;蛘甙吹突鶖道U納社保
10. 企業給老板購買房產、汽車等個人財產
企業常見錯誤的稅籌方式
1. 注冊個體企業、合伙企業,利用核定征收政策,轉移及分攤收入,做低稅負
2. 成立殼公司,相互對開發票
3. 不開票,入私賬
4. 虛假發票報銷、沖成本
5. 強行復制“阿米巴”模式,單純進行業務分拆
6. 現金交易(工資、采購、銷售、行賄)
7. 企業老板私戶發放工資(公司發一部分、私戶發一部分)
8. 虛構員工數量,發工資
9. 規避社保,不區分真實法律關系,一律“靈活用工”
10. 企業長時間零申報
金稅四期如何提升企業的財稅合規性
對企業財稅合規性的監督是內部審計的關鍵領域,在稅控管理升級、數字化轉型盛行的當下,財稅合規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企業首先要規范業務流程管理,保證業務和經營的合法合規。內部審計作為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是對企業企業流程合規的自查,并基于發現問題和潛在風險并提出改進優化建議。
從業務層面來看,各部門在關鍵控制點嚴格按照內部控制規定執行,有利于保障對法規的遵循和前端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
在財務方面,通過內部審計促進財務人員應對業務歸集、財務記錄的規范性管理,以最終保障企業計稅基礎的準確性,避免稅務風險。
構建財務預警工作機制,以使合規管理的工作前置,發揮前瞻性管理優勢。具體而言要優化財務合規管理措施,明確內部控制指標,當關鍵指標超出規定范圍時,應及時發出預警以采取財務風險措施。
加強對發票的合規性和取得的及時性管控。發票是保障稅務合規的重要原始憑證依據。企業應結合當下電子發票全流程、全鏈路數字化管控的要求,以內部審計監督和完善銷售與收款、采購與付款業務鏈條中的發票開具、取得流程,建立適應數字化轉型趨勢的管理模式。
以內部審計加強對涉稅事項的合規管理。及時掌握稅收政策,確保計稅數據數據的真實性和合規性,結合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合理、合法的稅務籌劃,控制涉稅風險、降低稅負成本。